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莫拿"国际土豆年"忽悠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7-09 12:44:13

  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世界土豆年”,在6月初召开的世界粮食会议上,秘书长潘基文也公开疾呼,土豆替代谷物“将是全球趋势”。有国内某电视媒体随即跟进,冠土豆以“致富薯”美名。甚至某家以马铃薯种植、加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也因这条消息而出现“逆市上涨”。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全球粮价飙升,种植方便、价格便宜、便于推广的土豆,自然成为广泛关注的对象,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许多国家政府寄予厚望。但必须认识到,和大米、水稻等谷物类粮食相比,土豆有一些先天的“市场性不足”。

  土豆不耐贮存和不宜长途运输,与之相比,大米、面粉等谷物由于是坚硬粒状或粉末状,易贮易运,更适合在国际市场中流通,或者作为国家战略粮食储备被大量收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小麦年产量约6亿吨,其中17%进入国际市场,而全球土豆年产量最高为3.2亿吨,进入国际市场的竟只占5%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因各国不重视、不支持,而是土豆先天特质所决定的。

  正因如此,国内各地方在扶植、发展土豆产业时,必须冷静认识到国际商机的有限。事实上全球土豆市场至今远不像谷物那样成熟(也不可能那样成熟),号称“土豆王国”的秘鲁,其土豆产业号称“国际化”,但推广的重点,却是土豆品种基因和土豆种植技术,而非直接卖土豆。当然,一些跨国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如麦当劳等,每年须消耗大量薯条,但这些土豆往往需要特定品种,并在这些企业的严格监督下种植、生产,是高度商业化、集约化的,“土豆王国”秘鲁土豆品种多达数千,却无一符合麦当劳要求。

  我们看到,国内目前开始大力推广土豆产业的,大多数如定西这样的老少边穷地区,如果适度发展土豆产业,尚能从并不广阔的国际土豆市场分一杯羹,但若将之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推广,则其信息、交通等的先天劣势,加上土豆国际市场的局限性,就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局面。不仅如此,这些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一旦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因急于事功,盲目推广,结果欲速则不达的例子,如梯田、“滴灌”的推广,“夏抗40天”花菜、“克新二号”土豆在福建某些地方的盲目引种等,都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国际土豆年”对于土豆,对于一些土豆大县,固然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只有认真分析机遇的实质,才能真正抓住它,抓好它,为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