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死于青春(47)
“关键是主题没有选好,”孔局长摇着头说,“像陆小祥办的那些好事,指导思想上还存在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余毒,这样的典型人物在十七年黑线统治下照样可以树起来,那时候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当然,对他本人,还是要多鼓励、多表扬,但不能放松提高他的三大觉悟,要教育他适应新的社会主义潮流。”
肖科长点头附和:“对对,这个人政治上是很幼稚,工作上倒还积极,我们以后多加引导。”
小祥,是不是我的材料把你写坏了呢?假使我走在街上,连续听到三个人都说前边有老虎,我还能不能保持泰然而不惊骇奔走呢?也许我没有这种浩然之气。这时我真的搞不清到底该以何为是非了,一会儿觉得你太倒霉,明明干得不错,却总叫头头们看不上,一会儿又觉得他们可能说的也对,你在政治上就是有点不那么……明白。
而你呢,其实你恰恰把政治方面——确切地说是精神方面——的荣辱看得比生命还重。黄朝英的事迹是你第一个发现的,你为此沉浸在难以自禁的得意中,并且为能亲身参与这样一件于八亿人民都有益的工作而自豪,你浑身洋溢着的那种光荣感像是要对所有和你一样在清河土生土长的青年伙伴们宣告:你干了一项他们只配在边上望望的大事业!
黄朝英的材料送走后,北京的反应来得很快,先是市公安局政治部一位负责人带着市委领导及市局刘局长的慰问和祝贺,来到清河,受权对孔副局长领导下的工作队给予高度评价;对孔副局长提出的“以批邓促抗震,力争一年建成新清河”的战斗口号给予充分肯定。这些不同寻常的评价和肯定给这里带来的兴奋和鼓舞尚未冷却,北京市委宣传组的派员和《北京日报》的记者接踵而至,专程探望黄朝英并准备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材料做进一步修改润色。喜讯频来之际,肖科长又接到通知,调回总场受任顶替工作队一位因病回京的处级干部,主持整个秘书组的工作,第二天便踌躇满志地走马上任了。走前还特为嘱咐我,在新组长未到之前,要尽力维持住八分场的“大好形势”。
八分场的人都在谈论黄朝英,一个整天挨打受骂只配叫人可怜的女人,一夜之间竟成了此地前所未有的新闻人物。黄朝英这个最不起眼的名字,如今居然要和雷锋、门合、张铁生等等辉煌的名字相提并论了。八分场头头们的主要精力更是专注在这位“英雄母亲”的身上,一会儿要组织人去总场开座谈会;一会儿要陪她去参加接见;一会儿又要应付记者的采访。八分场从没来过记者,因而记者的到来成了一件既新鲜又严肃的大事,需要认真准备。譬如黄家的防震棚太破了,记者要是拍了照,登在报纸上,准保全国都要指责:你们就让“英雄母亲”住这样的贫民窟吗?说八分场不重视英雄人物事小,让外国人看了,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事大,所以不能不组织人抢修一下。干脆,来个全分场卫生大突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