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重达1吨多的“珠王”
东北网双鸭山7月8日电 温州泰顺,有一头“明星猪”,它的“成名”,缘于它1吨多的体重。当地村民亲昵地称之为“珠王”,也就是“宝贝”的意思。数次面临被宰杀的“危机”,“珠王”都死里逃生了。如今,“珠王”成为当地一景……
“珠王”成当地一景
“珠王”名气之大,以致在泰顺雅阳、仕阳、三魁、西旸等地,它的名号几乎老少皆知。
不久前,记者来到老58省道柳峰乡路段,试着向鑫泰加油站一工作人员询问“珠王”下落,发现它果然“知名”。
“往前走,见到东岭岔路口,拐进去就是了。你是今天第13个问猪在哪的人了。”工作人员说。
在东岭岔口,一个指示牌上竟然写着:看“珠王”,往前7公里。
继续往前走,记者果然见到了传说中的“珠王”。
十几名来自福建的游客,聚集在“珠王”身旁。一名男游客张开双臂,远不及“珠王”体长。
对于身边的人,“珠王”除了偶尔慵懒地扭动一下庞大的身躯,大声喘着粗气,基本对他们“视而不见”。
几次屠刀下逃生
“珠王”的第一个主人,是今年79岁的高声拖。
2003年,老人从邻村一猪贩处,买来一只45公斤重的白猪。
150公斤、250公斤、350公斤……在老人的细心照料下,这只猪的体重直线飙升。
2005年时,大白猪的腰围已达2.1米,长2.2米,高1.25米。
老人和它几乎同吃同住,冬夜给它盖被子,夏天帮它赶蚊子。
当它体重达250公斤的时候,高家人想把猪杀了卖掉。
村里的屠宰师傅来了,老人舍不得了,他把师傅的刀硬夺了下来。
大白猪体重400公斤时,家人再次动员老人杀猪。
消息传出,有村民赶紧付了订金,预订猪头、猪脚。
可到了最后关头,老人又一次心软了,趴在猪身上不许屠宰师傅靠近,还把家人推出门外。
无奈之下,家人只得将钱退还给村民。“珠王”的称呼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响的。
好心人收养了它
老人为了养猪,搭进去不少钱,家里还欠了几千元。
去年农历正月十五,附近的西旸镇要摆“百家宴”,该镇有村民慕名而来,提出买“珠王”。
家人抓住这个好机会,极力说服老人。考虑到几千元的债,老人答应了。售价1万元。
高声拖说,去年农历正月十二,西旸镇村民来抬猪,“珠王”已重达715公斤。八个彪形大汉,抬着它走50米,花了一个多小时。
“那天来了两百多人,比嫁女儿还热闹。”老人的侄子高亦干回忆说。
“珠王”到西旸镇,本要宰了做“百家宴”。可村里老人见了,认为它长这么大,不能吃。
过了两三天,柳峰乡一好心人,出钱将猪收养了,并承诺让它“自然死亡”。收购价涨到了10800元。
“珠王”幸福的养老生活
如今,“珠王”住在柳峰乡梧村一处山坳里,有了自己的“单间”——水泥小屋。
村民还请来76岁的饲养员蔡为家,专门照顾“珠王”。
“猪刚送过来时,身长2.17米,身高1.1米,背宽70厘米,体重715公斤。现在,它身长2.52米,身高1.25米,背宽90厘米,体重估计已达1吨。”蔡为家熟练地报出了一串数字。
“珠王”的饮食很有规律。一天三餐,早晚以白米饭为主食,中午吃水果,外加一些新鲜菜叶为辅食。“胃口可好了,给它‘进补’的时候,一顿能吃一箱苹果。”蔡为家说。
由于体重过大,“珠王”站起来一会,就会累趴下。所以,它一般都保持“卧倒”姿势。“‘珠王’只在‘方便’时,才会站起来走一段。”蔡为家笑着说。
“珠王”声名远播,吸引众多游客。“春节前后那段时间,平均每天有200多名参观者,大家争着与‘珠王’合影。有的热心游客,还会留下一些钱,有时一天能有1000多元。”蔡为家说。
“猪长这么大,确实少见。”温州市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项延润说,“珠王”是目前温州在养体重最大的猪,从体型上看应属本地猪,自然寿命约7年,现其正处于老年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