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王尔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臧否更糟,那就是不被人臧否。”我觉得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一个人只要活在世界上,都会被别人褒贬议论,何况一个曝光率高、受人关注的名人呢?
为什么名人常被别人臧否、评论呢?在人们的眼里,名人总有一些与人不同的地方,既然与众不同,就有人好奇,就有人想了解、探询,于是,名人生活的一切,都可能被人拿来作为书中阅读的内容。
最近,美国作家罗伯特·希纳肯伯格出版了新作《伟大作家的秘密生活》。该书首次披露莎翁、拜伦、狄更斯等知名作家在自传或传记中从未披露过的一些“绝对隐私”;英国作家罗伊·戴维斯出版了一部新书《达尔文阴谋:一起科学犯罪的起源》,书中也是首次披露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剽窃英国科学家的内容;法国作家祖里欧尼在5月30日出版的新书《萨科齐与女人们》中,详细披露了萨科齐与密友偷情以及离婚的内幕……有的书评作者说,这是今年夏天国外读书界流行的揭名人隐私出版风潮,而国内的一些文学出版社也在考虑引进这些海外书界正流行的揭露名人隐私书。
既然是图书揭了名人的隐私,那么,我们就要看一看这些国外的作家究竟给读者提供了哪些新鲜“货色”。在罗伯特·希纳肯伯格的《伟大作家的秘密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被卡莱尔在《英雄和英雄崇拜》中称作是代表“我们英国也有产生另一个世界性的声音的荣誉”的莎士比亚,他曾在他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过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莎士比亚自己也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他把挣更多的钱作为生活中最关心的事。莎士比亚不仅交易房地产,甚至还从事起了一项副业———充当放贷者,像《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人公夏洛克一样放起了“高利贷”,以很高的利益回报专向遭遇经济困难的朋友和熟人放贷,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书中所披露的莎翁的这些“秘密生活”,与他给世人的文豪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其实,多年来,关于莎士比亚戏剧中存在的时代错误,因为他的诗歌中一些隐约的色情的描写而被说成是“一位极有学识的色情主义者”,乃至莎士比亚的婚姻……等等这些说法是很多的,虽然当时提出来曾被人关注,虽然,这些“秘密生活”,我们也许不能否定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分真实,乃至是他的道德、人格和人性的负面、弱点和缺陷,用尼采的话说就是,“莎士比亚也有他黑暗的时刻和邪恶的天使”(尼采:《快乐的科学》),但这些黑暗最终也并未遮住他的光芒,“等待云头从高山绝顶之上移去,然后太阳接着照临……”(尼采:《快乐的科学》)
作者揭秘名人的隐私,出版社出版这样的图书,或许是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抑或是少部分人的窥私欲。但是,读者是否对这样的所谓揭秘名人“绝对隐私”的图书有兴趣呢?“作者用揭露作家隐私生活的方式颠覆了名人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相信这本书不仅不能讨好读者,反而会令人反感。”理性的读者,并不欢迎这样一味迎合大众娱乐阅读的文化趣味。前一段时间,国内的图书出版界不是也曾出现了不少颠覆或恶搞名人尤其是古代名人的所谓有着“学术新发现”的图书吗?然而,时至今日,这些颠覆或恶搞名人尤其是古代名人的图书,不是徒然在读书出版界制造了商业和娱乐的一阵喧哗之后,很快便归于沉寂了吗?
其实,出版这样的揭名人“绝对隐私”的图书,说到底,不是引领读者阅读名人,而是在消费名人。在阅读中消费名人,就是在评论名人时,作者往往情绪化或者印象化地表达个人的好恶,个人的一面之词,或者缺乏事实依据,或者与真实的情况有距离,缺乏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态度,缺少一种理性的评判精神,乃至发出哗众取宠的“攻击性言论”,这只是为了商业功利目的,吸引眼球,获得市场。而究竟这样的图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少有价值的精神、文化的内容,则不去考虑。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这样的“发掘人”,警惕这样的“颠覆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