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正文
给孩子感恩的爱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7-04 09:10:42

  有个孩子说:“我们家很好,我爸爸爱吃鱼尾巴,我妈妈爱吃鱼头,我爱吃鱼身子。”其实,哪有只爱吃鱼头鱼尾巴的父母呢?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对父母的爱呢?

  现在有一种现象,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甚至爱到“无可挑剔”的程度,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仿佛从人间蒸发,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是不是说明当今一些父母的“爱”出现了问题?

  是的。一些父母的爱,的确是有问题的。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太有“孝心”,好东西先满足孩子吃,大人看着孩子吃就觉得高兴。所以就有很天真的孩子认为“我们家很好,我爸爸爱吃鱼尾巴,我妈妈爱吃鱼头,我爱吃鱼身子”。其实,哪有只爱吃鱼头鱼尾巴的父母呢?父母是为了让孩子多吃鱼肉,才选择了鱼头和鱼尾的。

  从这个小小的事例中,我们看到:家里好的东西只给孩子吃,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深圳一个三岁的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吃什么都必须让他先吃,他不吃别人不能吃。有一天这个孩子看动画片看入迷了,爷爷奶奶饿了先动了筷子,这个小孩子就不高兴了,把整桌饭菜都掀了。这样的爱能有好结果吗?我认为,这样的爱是扭曲的爱,是病态的爱,只能培养出扭曲的、病态的孩子。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他人、爱社会?一个孩子如果心里没有爱,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就越可怕。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是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的。试想,如果父母们对孩子只有一味地奉献、一味地关爱,而不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不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就很难懂得感恩,很难会有对父母的爱。父母要培养孩子一双能够发现爱的眼睛,培养孩子一颗灵敏的心来感受生活。比如对待吃鱼,父母应在孩子小时候就真诚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想吃鱼肉,但是爸爸妈妈舍不得吃,爸爸妈妈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吃,希望自己的孩子营养充足,快快长大。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父母的苦心,慢慢地体会这份苦心,长大后就会因此而学会感恩。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我非常认同您说的“以爱育爱”这种方式。但爱的范畴很大,大到祖国人民,小到父母师长,生活中父母如何去培育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以爱育爱,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动。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动;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

  感恩;懂得了感恩的孩子,心中自然会有爱。

  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第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第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