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正文
给孩子严格的爱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7-03 10:21:53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批评也是一种爱。

  近些年来,在反思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父母和老师想方设法表扬孩子,千万百计避免批评。有的学校甚至明确规定:教师不准批评学生。这种做法对吗?是否符合教育规律?

  从表面上看,无批评教育似乎颇具人性化色彩,而实质是教育上的无知。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严格要求以及批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永远是对的,坚持以批评惩罚为辅也永远是对的。但是,对每个未成年人来说,批评教育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珍贵营养;而对于容易受到娇宠的独生子女来说,无批评教育简直就是让他们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

  在现实生活中,谁也难以保证自己的孩子总是受人宠爱,谁也难以避免自己的孩子可能遇到挫折。即使教育界再怎样抓教师的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中也必定还有缺德之人,而教师之外的缺德之人更多。也许,复杂而又不可完全预料正是社会的特点。因此,我们唯一的和必须的选择,就如同打防疫针一样,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其中,批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批评惩罚教育也可以称为教育惩戒,其核心是教育人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对过失承担责任,其方法则是以尊重的态度唤醒有过失者心中沉睡的巨人。显然,批评惩罚教育绝不等于侮辱歧视或打骂,恰恰相反,越是批评越要尊重,越是惩罚越要合理。批评惩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面对挫折不被压垮的能力”,或者如岳晓东博士所说是培养一种“压弹”素质。也就是说,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人既要有耐挫折力,也需要有排挫折力。我们提倡对青少年进行“压弹”教育,就是促进其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因此,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和老师不必惊慌失措,而应视之为成长的良机。事实上,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教育的时候,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促使孩子内心的矛盾转化,促使孩子向真善美转化。如果这样做了,您仿佛会听见庄稼拔节的声音,花开的声音,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批评惩罚也是一种爱,但这种爱特别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怎样的批评才是容易为孩子接受和对孩子成长最为有益的呢?

  发现孩子的错误,最好立即批评指正。如果错误发生了很久才想起来对他进行批评,他很可能已经忘记了,会对此感到莫名其妙,也就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要以他的一时之错来否定他的全部,或者在指出这个错误时又把以前的“历史问题”全都抖出来一一数落一番,而应该就事论事,一次只谈一件事,而且着重谈如何改正。

  父母有时对孩子某些错误的评判是依自己的心情决定的,心情好时觉得这不是个问题,放任自流;心情不好时就拿它大做文章,兴师问罪。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一通,最好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接受,效果也会好一些。

  同时,在批评时父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批评时态度要和善。现在的孩子都是服软不服硬的,如果父母批评他时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他会有被威胁、被压制的感觉,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相反,父母和他平起平坐,和风细雨,娓娓道来,他会容易接受。二是批评孩子时不要感情冲动。批评不是目的,帮孩子改正错误才是目的,不要动手就打、张口就骂,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抗拒心理。三是批评不要穷追猛打。批评要点到为止,简明扼要,只要孩子领会了批评的意思并且已有悔改之意,就要原谅他,结束批评。

  有专家指出:让孩子在心中建立一套“红绿灯”系统,要让孩子知道违反规定、原则和标准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

  批评和表扬一样,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但批评更需要艺术。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