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宝清东兴村农民自掏腰包改善居住条件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27 10:33:03

  东北网双鸭山6月27日电 国家“一免两补”政策给农民带来福祉,贫困的农民富裕起来了。衣食无忧的农民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想住楼,自己盖,6月9日,宝清县朝阳乡东兴村彩旗飘飘、鞭炮齐鸣,31户农民集资400万元兴建的住宅楼破土动工。

  2004年以前,东兴村900多农户仅有20户农民从事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700元,没有资金改善居住条件,村里泥草房占80%。村民刘福义老少三代挤在不足60平方米的草房里。

  国家“一免两补”政策实施以后,种地不但不收税,反而给补贴。种地就是种钱,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土地成了“香饽饽”,东兴村本村的地不够种,每年还有100多户农民到附近农场包地。这几年,村民李明涛每年都在附近农场包地,种植面积从800到1000多亩不等,去年他种了1000亩大豆。收成好、行情好时,仅种地一项每年就能收入20万元,平均每年收入15万元。这次,李明涛集资8万多元预订了一套70平方米的住宅楼。

  国家的惠农政策激活了农民的市场意识,东兴村除了经营传统种植业以外,采集中草药、交通运输、劳务输出等多业协调发展,农民收入逐年飙升。2007年,东兴村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从事运输业的农民李忠宇也集资预订了一套住宅楼。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宝清县各乡各村都在建设通村通乡公路,李忠宇看准了这一商机,于是他买了三台货车,拉石拉料,搞起了运输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腰包鼓了,村民们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有了高标准的追求。东兴村每年都有50户左右的农民盖新砖房,刘福义也住上了110平方米的砖瓦房。今年,在东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组织下,村民自愿集资开发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5层住宅楼。年底,将有30户农民住进新楼。

作者: 马淑芬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