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双鸭山6月27日电 1988年出土的赵卿墓车马坑文物,被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最重要的收获之一;逐一切割装箱,历经3次搬迁,存入库房达14年之久;2002年,市博物馆开始了长达5年之久的修复……2008年5月9日,车马坑文物修复保护工程终于大功告成,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国宝修复耀并州
埋藏讲究,千年之后完整再现
1987年,市第一热电厂开始第五期扩建,发现了一批古墓。当时,文物部门经过考古调查,认定这是一处延续时间长、墓葬较集中的古墓区。
从1987年7月到1990年12月底,省市文物部门对此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了古墓1350多座,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夏代,下历春秋、战国、秦汉、北朝、隋唐,一直到北宋初年。
在这一大批古墓葬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获得资料最丰富的,是春秋晚期的赵卿大墓,它共出土了3412件文物,其中尤以随葬的著名的“鸟尊”等青铜极品和一座110平方米的大型车马坑最为珍贵。也因此,山西赵卿墓,与大名鼎鼎的四川三星堆、陕西兵马俑和法门寺地宫、湖南马王堆、广东南越王墓等一同,被称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当时,车马坑文物已埋在地下接近2500年时间,原来的木质的车身,已被土壤置换,木质古车变成了土质古车;战马也腐烂成马骨遗骸。市博物馆馆长张宏说:“2500年来,当地的土壤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木头沤烂以后形成‘中空’环境,细土逐渐渗入,最终变成了‘土车’。”
出土时,车马坑的埋葬十分讲究——所有的16辆车都是“倒”放着的,车箱着地,车轮悬空。正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埋葬方式,使得其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人们也有幸亲眼看到了2500年前真正的交通工具。往细处看,车身的结构关系清楚,木条绑扎痕迹依然清晰,几乎所有车轮都保持了正圆形,车体一些部位甚至还保留有2000多年之前的漆皮!而46匹古代马的遗骸除个别部位腐朽残缺外,整体状况良好,这令当时的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当年主持发掘工作的省文物局陶正刚先生说,相比较河南洛阳、山东临淄、曲沃晋侯墓地等出土的车马坑,赵卿墓车马坑的价值在于:车之形态更加完整!
切割装箱,14年间无人问津
那个时代,电厂的扩建似乎更加重要,赵卿墓车马坑被迫易地保护。根据当时的协议,一电厂要支付94万元的搬迁费(实支付了50万左右),省里又追加了23万元,最后筹措了大约一共80万元。1990年1月,车马坑文物被突击切割装箱,大小共装了52个箱子。
赵卿墓车马坑与众不同的埋葬方式,使其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然而,切割装箱、易地保护的方式,同样有些与众不同——据陶正刚先生说,洛阳、临淄等许多出土车马坑的地方,全部都是原址保护。
装箱后的车马坑文物,又因为没有大的可以存放的地点,一度辗转三个存放处,可以说是历经磨难。
第一次是1990年初,从发掘现场搬迁至劲松路的市建筑工程第三分公司仓库;第二次是1992年6月从该仓库搬至双塔寺景区临时工棚;第三次是1996年10月,从工棚搬至现在所在地——专门修建的修复大厅。
据一些当事人回忆,本身在搬迁时对车马坑整体进行切割装箱,就已经使车体大面积、多部位损伤与残缺,有的车轮也断裂,形成碎块;而之后的三次大规模搬运,直接造成箱子里的土块开裂破损,文物受到严重伤害。张宏回忆说,如此重要的文物,在三个地方暂存时甚至都有老鼠随便进出。
车马坑文物出土的14年里,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由于文物原生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变,车马坑文物在失去深埋在地下的压力后,又暴露在光和大气之中如此之久,并随着季节、温度、湿度的反复循环变化,等到2002年开始修复时,车体表面已经疏松风化,马骨已经氧化或滋生了微生物……
抢救车马坑文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况。2000年,市博物馆接手车马坑文物,连续两年向市政府打紧急报告。2002年6月,车马坑文物——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终于踏上了它的回归之旅。
砥砺工艺,5年修复大功告成
修复工程之所以持续了5年这么长的时间,一是因为文物受损严重;二则是因为对于这样重要和特殊的文物,我们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修复。
由于已经存放了14年,土壤完全干透,车体强度变得很低,在修复中就发现有些车体部位根本就没有强度,一口气就可以将其吹飞,所以在修复伊始,首先就是要增强“土车”的强度。然后才开始修复切割搬运中造成的伤残和腐朽风化带来的残损。
而车马坑文物在修好后,是需要向公众展出的。因此,修复好的文物一定要便于搬运。于是,我市的文物工作者在每个切块下面都加上了钢托板和托架。“现在的文物应该说是特别的牢固了!”张宏说。
值得一提的是,土质文物的“天敌”是水,因此车马坑文物一定要彻底隔绝水分与潮气。陶正刚先生说,易地保护反而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了,如果原址保护,“解决不了水的问题。”
修复好的赵卿墓车马坑,由车坑和马坑两部分垂直相交组成。按原状排列组合后,东西总长15.42米,南北总长13.25米。待到市博物馆新馆建好后,将整体搬入其中,成为市博的“镇馆之宝”。
喜悦之余,张宏也不禁慨叹:“山东临淄车马坑10辆车,上世纪90年代初原址建中国古车博物馆并展出,现在一年几百万元的收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