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抚今追昔三十年专题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 双鸭山市农业生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26 14:38:15

  东北网双鸭山6月26日电 盘点改革开放30年来双鸭山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农业的巨变无疑是其中最为亮丽的色彩之一。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土地所有权30年不变,从传统农业种植到发展现代农业,从贸工农一体化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从繁重的税率到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项项改革成果的落实,使双鸭山市的农业生产档次得到了全面提升。

  双鸭山市农委主任候德安介绍说:七八年,那个时候双鸭山的农业,仅仅就是单纯的粮食生产,而且产量,品质都不是太高,这三十年得说咱们粮食产量翻了三番。然后从粮食的质量,那时候单纯的种粮食,现在变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协调发展了。那时候单纯以粮为纲,咱们现在得是说,从经济作物、特色作物,到咱们畜牧养殖,到瓜、果、林、菜,现在是全方位发展。

  粮食产量的每一次跨越都在农民心里留下深深的记忆。王玉彬是集贤水稻之乡兴安乡宝胜村的村委会主任,他清楚地记得这三十年来由于农业新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水稻产量步步提高的全过程:原先咱们就是直播水稻的时候,没有插秧呢,就是改革以后那工夫,那一垧地水稻也就四五吨,继续改革的时候,就是个人家的小中矮棚,那工夫达到五六吨,就一垧地,可是现在呢,八九吨是平平常常的,就是一样种植水田也好,旱田也好,就从某一个农业方面来讲,那是好处太多了。

  据来自双鸭山市统计局的报告,2006年,双鸭山市粮食产量达到152.8万吨,比1978年增加140万吨,增长了140倍。粮食单产每亩达到330公斤,比1978年增长近60倍。三十年沧海桑田,惠农政策引领粮食生产一路高歌,双鸭山市粮食生产相继突破100万吨、150万吨,至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52.8万吨,具备了百万吨生产能力。根据专家的划分,1978―1984年、1990―1993年、1994―1999年、2004―2007年,分别为我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专家认为,在这四个阶段中,最值得回味的是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8种农产品平均提价24.8%,粮食收购价年均递增8%。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双鸭山市粮食产量摆脱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总产量由1978年1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35.5万吨 年均增长4.17%。

  30年来,双鸭山市通过投资新办、兼并重组、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催生一批跨区域经营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从而激活了民间资本,培育了一大批中小型龙头企业,扩大带动了农户的覆盖面。同时,还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今年,我市将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进先进农业科技进入千家万户。继续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未来的双鸭山市农业正走向高科技、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康庄大道。

  双鸭山市农委主任候德安说:30年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巨大的,30年前,刚刚搞改革开放,农业还没有实现联产承包到户,八三年联产承包到户以后,生产关系的变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咱们的粮食产量翻番的提高也得益于这个。而且联产承包施行双层经营体制以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得到了释放,这样的话,彻底的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作者:    来源: 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