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主旋律也可以拍得很感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26 08:28:13

  【新作热评·《千钧。一发》】

  上海电影节落幕,《千钧。一发》的主演马国伟摘得影帝,这对于原来派出所副所长的非职业演员马国伟来说,不知是否会让他从此走上职业演员的道路。《千钧。一发》的戏里戏外于是都变得非常具有戏剧性,然而这却是一个关于现实生活残酷一面的故事。

  据说《千钧。一发》原本是个宣传任务,也就是把英雄事迹歌颂成高大全,例如有些导演擅长的那样,然后披着一个改良版的主旋律外衣到处讨好。不过幸运的是,高群书没有这么做。他在可以的范围内选择了一个很危险的方式,几乎和片中排雷的情节差不多,一路打着擦边球,将这个故事用最朴素的语言说了出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普通人的力量,微微感到惊讶,因为没有想到可以如此感人,我们又微微感到辛酸,因为普通人生活里的那份无奈和局促,也是我们时时感受到的。

  据高群书介绍,原型老于说自己就像一本书,谁来都翻一翻,翻完就走了。扮演者老马的生活则因为老于而和演艺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暂时还是一本未翻完的书。老于和老马的共同点是在那个十一个炸弹的黑色事件之前,他们都是自己几近灰色、平淡的生活里不为人注意的普通人,黑色事件之后,老于成了悲剧英雄,黑色事件决定拍成电影之后,老马则成了一个暂时的演员,如今还成了影帝。

  老于和老马,也让我想起贾樟柯或是顾长卫的电影里也许会出现的那些“普通人”,不过让我感到不一样的是,高群书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寄托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他甚至是这么说的,就希望这个电影拍出来之后,能让老于有机会获得一套新的房子。这句朴素的话语似乎又和电影的风格如出一辙,实在而感人,也许这是另一种更为真实的关怀方式,至少在我看来。或许《千钧。一发》没有披着“平民史诗”那样的外衣,难以获得电影节的青睐,在市场上因为没有明星的参演,票房自然也不乐观,但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就像片中的人物和演员一样,他们的价值即使没有这么一个方式被世人知道,但仍然无可争议地存在着。

  在老于去排弹之前给完全不知情的媳妇打去一个电话叮嘱“无论怎么样,你和孩子都要好好活着”的时候,作为观众是无法不被感动的。有一些共同的情感在老于这个悲剧英雄和银幕下的你我之间被联系在了一起,做到这一点的是导演高群书。

  看来,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很感人,只要你不为了完成任务而“造假”,只要你尊重人性的“普世价值”,只要你按艺术的规律办事。那些一拍主旋律就先摆出POSE吓唬人的,反倒未必是好同志,未必能办好领导交给的任务。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