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但当自卑过于严重,结成冰了,就可能带来某些悲剧。
我想特别提到大家熟悉的马加爵的悲剧事件。
2004年2月上旬,马加爵与3位同学为琐事争执,认为这3位同学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等,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感到很绝望,于是决意杀害他们,因担心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妨碍其作案,决定将4人一起杀害。接连3天内,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的同一犯罪手段,将4名同学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事后马加爵乘坐火车逃离昆明。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悬赏20万元通缉马加爵。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市被警方抓获。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马加爵是云南大学学生,曾是广西南宁总分第二名的考生。一个让无数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为什么最终会走上绝路?
据马加爵交待,他杀害的4位同学平时与他的关系很好,他杀人是因为在一次打牌中,同学说他作弊,而他没有作弊,就与同学吵起来。仅仅是一次游戏,竟然成为了他杀害同学的可怕的“导火索”!这说明什么呢?
我认为,马加爵是一个有心理缺陷的大学生!
马加爵存在的心理问题,跟他的自卑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自卑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家境、相貌、性格、不能融入集体、学习成绩等都可能成为一个人自卑的理由。而当一个人自卑到极点的时候,他就可能爆发,就转化为一种攻击性,去伤害别人。我不行,让你也不行,我不好,你也别想好,这是一种由自卑产生的不良心理。因此我们在做孩子工作的时候,就要有一种预警机制,我们要经常看一看,孩子的情绪是否正常,心态是否良好,如果有问题要尽快地帮他排解、化解,才可能避免问题的出现。
马加爵心理状态不健康,这可以从他与记者的谈话内容看得出来,如:他意识到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要强的性格;认为自己不如人;认为自己没有做到“人穷志不穷”;缺乏信念、责任、理想、宽容,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追求。最让人动容的话是:他发现“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都说明他也认识到了自己极其严重的自卑感。
让人遗憾的是,马加爵的自卑心理并没有得到化解。我想当时如果马加爵身边有一个知心人,和他聊聊天、开导一下,他或许不至于走上极端。
因而,对于孩子的自卑心理,引导是极为重要的,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长相有俊丑,各种条件都是很难改变的。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应该使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位置,就是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这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我记得河北有一位老太太,留下很有名的一句话:针过去了,线也要过去,要让每个人都过得去。
这话说得简单朴素但却很深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友爱、自信地生活!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可能会被自卑的心理酿成悲剧。
人是靠优点活着的,也就是人要靠自信活着,可悲的是我们许多父母许多老师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生活在弱点里,如同生活在走不出的沼泽地里。许多孩子之所以活在弱点里,老师和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在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总是会拿另外一个学生作为参照,父母更喜欢拿别的孩子的长处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好像感觉是在鼓励孩子,其实无形当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只会让孩子觉得更自卑,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
另外,从教育评价方面看,我们的学校教育单一地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只抓升学考试而忽略了人格培养,而父母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是教育的失误。我常常说,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人的失误造成的。
马加爵,这一个血的教训还不能唤醒沉迷的人吗?
我们的教育如果不加以改变,我们的父母如果不加以警醒,我可以断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类似的悲剧将会连续发生。
如何防止孩子由自卑心理而发生悲剧,我的教育建议是:
让自卑与自信结缘。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就是说,要让人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不要有一种自卑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与伙伴关系来说,父母都需要注意让孩子的自卑与自信结缘,让孩子的自卑与善良、美好结缘。如果自卑与自信、自卑与善良接通了,孩子的生活会像熔炉一样,不断地化解他碰到的各种矛盾、各种遗憾。
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孩子是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比方说,他成绩不好,他长得不好看,孩子都容易发生自卑。我的童年曾经也让我感到很自卑。自卑是因为那个时候为了生存我要去做一些不太体面的劳动,这令我感到自卑。比方说,当时我们家里比较贫穷,为了谋生,我们家里养兔子等等。到了冬天,父母就要求我拣白菜疙瘩,就是拣大白菜的根部回去喂兔子。到哪儿拣呢?只有到垃圾堆拣,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拣到。有的时候碰上好多同学,就笑话我,你看你看,捡破烂。当我回首这段童年的经历时,我有些思考,我觉得作为困难家庭的孩子,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以。但是对孩子来说,需要有一种教育和引导。比方说,你跟他讲,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谋生,就是劳动,劳动是光荣的,不是丢人的。我那个时候也想不到劳动是正当的,只是简单地和同伴比较,为什么他们可以自由地玩耍,穿的干干净净,而我们蓬头垢面的,干一些让人瞧不起的事情。从思想上,对这个事情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结果,当时就感到自卑,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些很见不得人的事情。这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我想,对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可能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与我相同的童年体验,那么我希望父母应当给以孩子正确的引导,就是要让孩子树立一种观念,劳动是光荣的。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做一些垃圾的回收、废物的利用的事情,这是好事情,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童年如果有这样的教育,孩子的心态就会不一样,就不至于产生自卑,甚至可以产生坚强、产生骄傲,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任务。
经常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的烦恼。每个人身上都有弱点,父母对于孩子身上弱点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但是不能被它吓倒,而是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理解孩子,体谅孩子。因为自卑的产生往往是有原因的,如果父母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听听孩子一天里碰到了什么烦心事,就能在第一时间对孩子的烦恼加以引导或化解。这样的交流不仅能使你更加了解孩子,而且能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最大可能地避免孩子的自卑程度过深时而导致的遗憾或悲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