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让座"大学生,你为什么不生气?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17 09:00:47

  6月14日,北京工商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们乘坐火车去北戴河旅游。他们购买的座位都是正向的,但突然过来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集体起来,坐到另外的反向座位上去,这让大学生们很不服气。对此,列车员解释道,集体让座是给相关领导。这就让他们更觉得不可思议了。(6月15日《北京晨报》)

  学生集体让座,是否真的是给“相关领导”,我暂且表示怀疑。这不仅出于对公权人员基本素质的相信,更是出于对可能引发后果的深信不疑相信——如果事实是真,相信随着这一报道,等待“相关领导”的将是舆论的质疑拷问,公权内部的训诫谈话。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一事件是列车员在“偷梁换柱”——明明是为照顾熟人,却硬解释成是给相关领导让座。但无论事实真相如何,公权力堂而皇之主宰公共生活空间,还是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不过,还有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那就是大学生们顺从的态度。

  有大学生们说,“他们有什么权利让我们集体把座位让给别人?”确实,他们没有任何权利这么做。公民购买车票,就相当于跟列车建立了合同关系。这种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面对这种违背契约关系的要求,大学生们完全可以也应该拒绝。这不仅关系到合同的严肃,还关系到人格的独立。当代大学生,就应该具有这种不惟权、不媚权的个性风格。

  或许有人说,大学生们已经表示了不满。从新闻报道看,的确如此。但这还不够,我们更希望大学生们应有所行动,应该在当时就对这种不正常的媚权行为说不,通过自己的行为,给“相关官员”、给列车员,好好上一堂关于人之尊严及社会平等的一课。

  不必讳言,在转型期的中国,确实存在特权、媚权等丑陋现象。但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我们的软弱、顺从,给了特权、媚权以生存及表演的空间。以至于在特权、媚权面前,我们习惯性选择了沉默或忍让。

  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应该成为维护社会良序的中坚力量,应该勇于同一切特权、媚权行为作斗争,尽管这在某些世故的人看来是一种不成熟。我们希望大学生能成为一个平和的人,但平和与坚持原则并不矛盾。毫无原则的平和,是老好人,最终必然牺牲自己乃至社会的利益,这种平和也必定不能持久。在坚守底线基础上的平和,才是时代所需要的平和。种平和,才会导致公平理念、法治秩序的建立,从而为可持续平和提供保障。

  14日上午,胡锦涛在中南海怀仁堂同共青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共青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表示,当代中国青年值得信赖,同时提出了四点希望: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刻苦学习、勇于艰苦创业、培养高尚品德。而不惟权、不媚权,敢于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抗争,不正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内涵吗?对此,当代青年,当代大学生,务必切记切记。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