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动态 正文
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去世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13 08:21:16

享年79岁,著有《查密莉娅》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一定影响

  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时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东北网双鸭山6月13日电   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周二在德国去世,享年79岁。国内专家称其对中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憾失诺贝尔文学奖

  据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办公室宣布,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周二在德国去世,其德国出版商称,死因是肺病。去世时,他家人在身旁。

  艾特玛托夫1928年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曾在高尔基文学院进修。他曾获过1963年列宁奖金,1968年苏联国家文艺奖,代表作品有《查密莉娅》、《白轮船》、《一日长于百年》等。让艾特玛托夫一举成名的小说《查密莉娅》曾被法国诗人阿拉贡称为是“世界上最美的爱情故事”。不久前,帕慕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演讲时,一位学者当场向帕慕克提问,艾特玛托夫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帕慕克斩钉截铁地说“他当然有资格赢得奖金”。

  据传,上世纪80年代中期艾特玛托夫曾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最终与诺奖失之交臂,这成了这位前苏联时代的文学巨匠的一大遗憾。

  艾特玛托夫除作家身份之外,还有着政治家的身份,他曾任前苏联和此后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驻比利时、卢森堡、欧盟甚至北约的大使。

  《世界文学》曾登其代表作

  相比西方,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声望可能更大。早在20世纪50年代,艾特玛托夫的成名作《查密莉娅》被翻译刊登在《世界文学》上。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童道明称《查密莉娅》这部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上为数不多广为流传的一部作品。这使得之后他的作品只要一出版,立刻会被中国的译者翻译,这是他的幸运,也是读者的幸运。

  1989年,艾特玛托夫曾随戈尔巴乔夫访华。当记者把艾特玛托夫去世的消息告诉俄罗斯翻译家、原《世界文学》主编高莽时,他叹了口气,“好家伙,这又少了一个”。高莽认为,艾特玛托夫在吉尔吉斯语与俄语两种语言之间游刃有余,在文学上不仅有才气而且有勇气,在神话现实中出出进进,他的开拓意识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