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我们都是汶川人(7)
不久前,陈光标以1.81亿元的年度捐助被评为"中国首善",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勋章"。而在这次抗灾救援中,陈光标的救援队成为中国首支自发前往灾区抗震救灾的队伍,他本人则成为现场救灾的极少数民营企业家中的一位。
国家救援队的编外人员
陈岩,在制服统一的国家地震救援队中,显得格外醒目,因为他是其中唯一一位身着便装的救援人员。他的真实身份是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的老总,而在这里,他是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一名志愿工作人员。
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陈岩和他的妻子一起,立刻带着捐赠物资赶到绵竹。曾经从事过搜救工作的他,毅然赶到救灾现场,加入到搜救工作中,最艰难的一次救援时间长达40多个小时。
被救学生父亲指着陈岩说:最感人的就是,帮我掏那个石头,三天三夜没有下火线。就在上面干活,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是哪个?就是那个没穿队服的那个吗?对对对。
陈岩自己说:因为我在部队上,是从事救援工作,我想他们有专业设备,再加上我的经验,还有他们的经验,我们得出更好的方案来解救更多的幸存者。
由于在部队的时候就有丰富的救援经验,陈岩很快就在国家救援队的救援现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陈岩开着自己的车,跟随国家队从都江堰转战汉旺,现在又从汉旺转战北川。
救援队员说:我们是昨天上午到这的时候就看见他在这里,今天来又看见他在这边。我觉得他第一很勇敢,第二也很专业。
国家救援队队员说:我刚开始看他很扎眼,后来很快融入我们,因为他很专业。
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几夜里,陈岩用他丰富的地震救护经验,和救援人员们一起,救出了一个又一个和死神抗争的生命。
有人问:孩子被救出那一刹那,你有什么感受?
陈岩说:想哭,高兴。
有人说: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陈岩说:因为我活着,因为在这次大灾难里,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我说过,这里只要活着的人有一个存在,我就不会离开,会一直营救。
壮行高洪波
屡赴国难岂顾身,
乐做慷慨悲歌人。
遥向西川抬泪眼,
壮行曲中出京门。
5月19日上午,中国作家抗震救灾十七人采访团从北京出发奔赴灾区,此诗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团长高洪波临行即兴所作。
--编者
是陌生的手,是陌生的脸/是陌生的肩膀托住了塌下来的天/5·12这一夜有多少人无眠/5·12这一夜有多少双流泪的眼/废墟下还有残存的呼吸/微弱的声音穿不过沉重的时间/不停歇的是流着血的双手/不间断的滚滚而来的增援/地还在抖,雨还在下/头上还悬着随时坍塌的危险/别怕,别怕!我们不会放弃,我们在你身边/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最后的信念/雨就要停了,天就要亮了/天亮你们就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