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老人在91岁的时候接受了我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老人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2005年4月2日是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我到过他的家乡丹麦奥登塞,最近刚刚读完了他的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安徒生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童话大师?
安徒生小时候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老师要惩罚一个顽皮的学生,让他站在桌子上,这个往日里总是欺负别人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很难过和无助,但是安徒生比他还难过,看着他就哭起来了。老师问他为什么哭,他说那个同学太难过了,把他给放了吧。连老师都被感动了。
安徒生小时候像个女孩子,说话细声细气的,老受欺负。但是他特别爱幻想,发现蚂蚁、老鼠在饥饿中,他居然把自己吃的东西省下来去喂它们。
安徒生是鞋匠和洗衣工的儿子,家境很贫寒。他父亲虽然是个鞋匠,但是酷爱文学,经常读书给儿子听,全家人专门有朗读时间,安徒生总是听得如醉如痴。
那时候上学不那么正规,家里也没有给他安排什么事,安徒生经常一个人发呆,父亲就教他做木偶玩,安徒生就迷上了玩木偶,经常一个人玩木偶戏、编故事。
所以他的文学的种子就是在这样自由而温馨的环境里生长的。14岁时安徒生有了强烈的写作的欲望,离开了家乡,到首都寻求发展机会,几年之后开始发表作品,后来写了大量的作品,最终取得了成功。
安徒生很幸运,他获得了自然、宽松的环境,因而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发展。
而现在的孩子要想上好中学,就得是外语、奥数等特长一样都不能少。越来越多的儿童被无情地打磨成一台台学习机器。这种打磨也许是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但对儿童的成长却存在着致命的打击。正如南京大学风笑天教授所言:“当今的独生子女,他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与以往的时代是不同的,他们面临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诱惑或困惑:激烈的竞争、贫富差距、单亲家庭、电脑网络等等,这样的问题是我们过去所没有碰到的。”这样的环境使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会给孩子更多的照顾、限制和压力,使得许多孩子表示:我们有着物质富足却精神孤单的童年。
回想一下,我对我的女儿冉冉就是一种宽松的教育,重在兴趣的培养,女儿从小到大几乎没拿什么证书,但她成长得很好!
记得1995年,女儿临近小学毕业时,老师通知学生父母去学校开会,内容是毕业考前动员。现实明摆着:想让孩子将来上大学吗?那就要让孩子上重点中学,可上重点不容易,前三名才有希望。一个班50多个学生,考前三名谈何容易?那就准备钱吧,当时的行情好像是区重点中学5万元,市重点中学8万元。不过,考分太低了,5万、8万也不行!可是,花了高额学费,进了重点中学的门,学生又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呢?会不会如坐针毡四面楚歌?
果然,女儿表示不愿去重点中学活受罪。一个不到13岁的小女孩发出了愤怒的声音。中国的教育怎么啦?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国民素质教育吗?不是合格教育和成功教育吗?怎么成了选拔淘汰教育?我的心在颤抖。
不久,女儿提出要求报考非重点的月坛中学。这是一所全北京招生的日语特色学校,提前招生和录取。
妻立即反对。她认为学日语太窄,将来发展空间受限制,还是主张女儿力争进入重点中学。
我的观点是:第一,将有关信息告诉女儿,然后,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第二,发挥优势,先生存而后发展。
结果是女儿轻松考入了月坛中学,免去了升初中的大考之苦,也免去了升高中的考试压力。
女儿在月坛中学6年,总体看来是轻松愉快的,成绩处于良好状态。4次接待日本人来家民宿,两次赴日本民宿,并作了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出版了18万字个人作品集《成长悟语》(2001年华艺出版社出版)。试想,一个中学生取得如此的成绩,难道还不是成功的吗?
坦率地说,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优异,有些科目还挺弱,但我认为女儿已经努力了,是个好学生。自然,她也惶惑过、懒惰过、叛逆过,但对一个青春期少女来说,这些不都很正常吗?我不怎么在意女儿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尽力缓解她在考试期间的紧张心理。
有一天晚上,我和妻请女儿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正在读初二的女儿一听,马上拒绝,说:“我不去,明天考物理呢!”
我拍拍女儿的背,说:“看《天鹅湖》比考物理收获大。再说,学物理也不差一个晚上,考什么样算什么样嘛。”
女儿终于去了剧场,可在大幕拉开之前,手里还紧紧攥着物理书。那天看演出,李鹏总理坐在我们的后几排。我真想对他说,看看今天的学生吧,这样的教育不改革怎么行?
久而久之,女儿习惯了将自己绑在书本上,而将其他的事视为与己无关的事。
一天晚饭后,我叫女儿刷碗,她马上叫了起来:
“你叫我刷碗,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我说:“考不上大学可以,不刷碗不行!”
当然,这句话含有玩笑成分,但也含有严肃的道理,即人不能变为学习机器,也不能将学习视为可以排他的特权,而应当过正常人的生活,履行正常人的责任。
进入高三以来,学生们已进入夜以继日的拼搏时期。女儿能否进一流或二流大学难以预料,但睡眠已经减少到每天五六个小时了,让我这个做父亲的很是心疼,可劝又无效,心里真不是滋味。
偶尔,女儿早晨实在起不来了,对我说:“老爸,我太累了。今天的课不太重要,我想休息一天。”
我马上答应,说:“睡吧。对于一个严重缺觉的人来说,睡眠比学习重要。我给你请假。”
可能会有人指责我惯孩子,怎么能纵容孩子逃学呢?但是,我会这样做下去。请想一想吧,当一个人严重睡眠不足,不仅不可能学习好,而且可能发生精神崩溃,谁来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呢?在任何时候,人都是最宝贵的。我们既要为孩子的重要考试着想,更要对其一生着想!
女儿后来顺利考上复旦大学,也从某种角度证明了我的教育方式与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是成功的。我希望每位父母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自然、宽松的环境。我的教育建议是:
★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人”来看待,做事经常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意见,遇事和子女商量、沟通。在民主的环境里长大,孩子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是孩子人生的方向盘,当子女面临着一些选择的时候,父母就要站在孩子的背后,关注他们,支持他们,给他们把握一个大方向,而不是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
★经常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在神圣的爱的名义下,父母们总是不忘自己的责任,但却往往因此而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了孩子也是需要童年的。我们曾经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现在的孩子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