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莫让“儿童电影”吓退小观众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04 08:49:47

  孩子们非但不喜欢大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儿童电影”,而且还被吓跑了。记者“六一”儿童节期间在哈尔滨一家影院里目睹了这种尴尬场面。

  “妈妈,我害怕,不想看了。”“妈妈,我也害怕,咱们快走吧。”影院里一部号称“六一巨献”的进口动画大片开场不足十分钟,大银幕上恐怖的战争场面就吓退了不少小观众。很多家长一再地安抚也没有用,只能无奈地带着孩子提前退场。

  其实,在影片放映安排上,今年儿童节期间各大影院都组织了“儿童专场”“六一巨献”等活动,小观众们似乎有不少选择。然而这些看上去符合儿童兴趣的影片,要么是特效堆砌,充斥色情、暴力、恐怖情节的成人童话,要么摆起几十年不变的面孔一味说教,无一例外都是符合成人口味的“儿童电影”。

  在哈尔滨万达影院,一位母亲购票前仔细询问每一部有可能适合带孩子一起观看的电影细节,有没有暴力场面,有没有色情镜头。“光看影片名字可不行啊,有的动画片里的镜头我看着都脸红。”

  另一位家长则表示,自己的童年回忆是和霹雳贝贝、黑猫警长、小龙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而自己的孩子现在居然没有合适的电影可看,真不知道这会对他们将来的童年回忆造成什么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比起前些年来,现在有很多声称是专为孩子制作的影片,但是这些“儿童电影”要么把成人感兴趣的题材按照成人视角去拍摄,为了票房再注入大量的“成人元素”,成了孩子大人都不待见的“四不像”;要么把整个世界极端简化,从头到尾一厢情愿地进行说教。

  一位善拍儿童题材的导演曾表示,现在的孩子不仅能分辨简单的善恶美丑,还能把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节理解明白,不能用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经验来揣摩现在儿童的复杂心理。

  为了解决儿童电影“不儿童”的问题,把儿童电影从滑入“弱智电影”的边缘拯救回来,我们的编剧、导演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首先主动转变观念,潜下心来接近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心态变化和兴趣所在,在题材上有所突破,用孩子们听得懂、乐意听的语言讲故事。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