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防灾避险教育远不是上几堂课那么简单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03 08:49:23

  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更给灾区广大的中小学校带来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尽管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消防队员等救援队伍日以继夜地奋力抢救,仍然有许多花朵和他们的园丁一起被坍塌的楼体掩埋,将永远长眠于地下;仍然有许多花朵和他们的园丁一起身心遭受巨大创伤……面对如此脆弱的群体,我们的心格外疼痛。

  灾后,人们在悲痛之余已经开始反思: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远离灾难?

  学校是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加上中小学生抵抗灾难的能力有限,一旦发生重大突发性灾害,他们的伤亡情况往往最为严重。因此,许多人呼吁,应该立刻在中小学的课程内设置“地震课程”或类似“逃生课”、“避险课”之类的防灾自救课程,并将此类课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表。同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地震发生后很短的时间内,举行了防震自救相关演练。

  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说,学习了自救课程、进行了逃生演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难造成的伤亡。

  但是,现实的情况远比人们想象得更为复杂。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而且,近些年来,灾难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程度逐渐扩大化,呈现出多灾并发、点多面广、极端天气情况、城市受灾严重等特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防灾教育能否适应未来环境的剧烈变化?

  由此,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反思:我们原有的安全教育在哪些方面还有缺失?

  近年来,学校安全教育已经被置于学校工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抓安全教育常规可以说是学校工作的常态。许多地方中小学的课程体系里也不是没有设置关于自救的内容,而在大大小小的防灾讲座、演习中,学生了解的知识也不少。然而,就像攥拳握沙一般,抓紧了一部分,却有更多的从指缝中漏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视角还过于局限,心态还过于浮躁?以为上了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学生就学会如何避险自救了;以为安全教育内容进了考卷,学生就记住相关的安全知识了;以为举行演练了,学生就会对灾难引起重视了……

  笔者在今年年初就南方冰雪灾害采访中国灾害预防协会副秘书长金磊时,他谈到了学校应该树立“大安全观”。学校的“安全文化”应当定义为“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责任心”。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有安全知识,还应该具备生存、自救、自护的意识和技能。学校除了要保证学生了解相关安全知识,有时间、有组织地接受相应的安全训练,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责任心”。这些,不是一次两次的安全演练、一门两门的安全课程可以解决问题的。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整个学校课程体系及家庭、社会各方面工作的配合。在具体工作层面,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科课程、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各种课程形式中显性或隐性的安全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还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参观、演练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在教学内部,教师还要改进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注重寓教于乐不行,只说不练更不行。

  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在一切都很平静有序的情况下,我们身处的地区是那样的稳定与和谐。可是,任何一点的无序与紊乱都会暴露出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可能出现的尴尬。地震对于学校安全工作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充分整合资源,将想法、观念、知识落实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从而营造一种灾难防御的整体氛围,才能切实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