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四川地震历险记(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6-05 16:24:44

  东北网双鸭山6月2日电 5月11日,居住在尖山区采石场附近的70岁居民范雨和67岁的老伴李玉芝,跟随远东旅行社从哈尔滨飞往四川,打算到四川的风景名胜九寨沟旅游。5月12日,旅游团在途经茂县境内时,震惊全国的大地震发生了,范雨、李玉芝夫妇亲历了地震发生的那一刻……

  李玉芝告诉记者,回双后,有时坐在床上仍感觉床在晃动,跟四川亲历的一模一样,老伴说她这是得了地震“后遗症”。

  数秒之差生死两重天

  “那一刻简直是太吓人了。忽然间天空一下子暗了下来,紧接着狂风大作,顷刻间飞沙走石,跟着是‘轰’的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老头子说,不好了,我们遇上山洪暴发了。这时一股浓重的黑烟钻进了车子,我们一整车的游客全都满面灰尘。完了!说着,我和老头子抱在一起,想像着也许我们会被吞没。一阵地动山摇后,紧接着不断有像面包车那么大的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

  李玉芝回忆起地震那一瞬,仍然心有余悸。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时,李玉芝、范雨等38名游客乘坐的大客车正在盘山道上。地震刚刚发生的那一刻,他们亲眼目睹了前面不远处的一辆载有游客的大客车被飞滚下来的巨大山石砸中,全车乘客无一幸免。

  “地震了,快跑!”大震略稳,不知是谁抢先打开车门,惊魂未定的人们纷纷夺门逃出。范雨拽着李玉芝踉踉跄跄地跟着队伍从盘山道上撤向江边。“这时,四周的山还在爆炸,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埋了很多炸弹一样,而且是不停的爆炸。”从盘山道下来,前面是一条江(岷江),前面有江堵住去路,后面是不断爆炸的大山,旅游团面临两难境地。看到这一切,范雨心凉了,他甚至在想,如果真的“不幸”了,就永远也见不到孩子们了,想到这里,他不禁潸然泪下。

  38人4天吃光4户羌民的粮食

  “地震发生了,别慌,请大家跟我来”。这时,导游边组织游客边带领着大家撤离,也不知走了多久,在一个山坳里,大家停住了脚,这里只有4户人家。李玉芝和范雨他们被安置在老乡家里,导游组织游客在老乡家院内用塑料布搭起了临时帐篷。这山坳里的4户人家是少数民族羌族人,羌族老乡很好客,怕住在帐篷里的游客冻着,他们主动把自家的棉被、褥子、毯子全都拿出来,并将自家的腊肉拿出来款待他们。据了解,居住在这里的4户人家,要想购买吃穿用等物品必须沿着山路徒步行走60公里才能买得到,这是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小山村。一下子来了38口人,对于原本就很不富裕的羌家来说已经难承重负,但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游客们很感动。地震,让这里断了电,到了晚上又没有蜡烛,他们只好摸黑,伴随他们的还有不间断的余震。

 

                                                                              离别前与羌族老乡合影

  为了尽量延长老乡家中已经见底的米粮,游客们每人每餐只喝一勺粥,蔬菜是老乡家园中的一种叫苦菜的当地蔬菜,没几天,苦菜也快摘光了。正当粮尽菜光的时候(16日),援救的解放军官兵赶到这里。李玉芝将100块钱塞给那户周姓的羌族老乡手中,老乡推托不要,李玉芝硬是将钱塞给她。“要不是老乡的无私援助,说不上我们会怎样,这等于是老乡救了我们的命。在危难时刻,我们看到了所有中国人是团结的、互助的,我们看到了人性很闪光的东西。”李玉芝动情地说。

  失去联系的90小时心急如焚

  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了,李玉芝和老伴一时间与远在双鸭山的家人失去了联系。当时,并不知道地震会导致通讯中断,李玉芝起初每隔10分钟、20分钟就打一次手机。最让她们害怕的是不断的余震每隔5、6分钟就发生一次。只要看到地面一动,他们就从老乡家的屋里向院子里跑。

  和李玉芝一样心急如焚的是在双的儿女们。当听到四川发生地震时,他们的心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儿,他们急忙打电话跟父母联系,可同样打不通。整日惦念着父母,却不知二老下落,儿女们吃不下睡不着,他们甚至开始自责。本想让操劳了一辈子的二老到晚年享享福,到名胜景区转一转,谁成想会在这一节骨眼上发生地震呢。

  “我们的导游很负责,这个今年刚刚24岁的小伙子冒着余震的危险,徒步走了60公里到达了黑水县,联系上了救援部队,我们被困的游客才得以营救,要不然,通讯中断,被困在偏僻的小山坳谁会知道我们在这里。”李玉芝说起小导游时,眼里噙着泪花。

  16日早8时许,滞留茂县的游客终于可以用卫星电话向家人报平安了,这是从地震发生开始,通讯中断90小时后,第一次与家人取得联系。

  看到解放军官兵心里才踏实

  “说实话,看到救援的官兵开着救援车赶到的那一刻,我在心里说,我们得救了……”范雨说到这里时,声音哽咽了。

  16日早9时,滞留在山坳里的38位游客登上了解放军的救援车。由于余震不断,道路被损毁,铲车在前面推平被毁路面,救援车跟在后面。

  “看着解放军官兵冒着危险在前面开路,我们真的很感动。后来,车子驶向了高原,看着山上的皑皑白雪,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冬季。后来听说,这是因为山路破坏严重,救援车辆不得不绕远。”

  “在车上,我们不敢往下瞅,因为崖下就是万丈深渊,我们这些游客谁都不说一句说,车里静极了。”李玉芝说,10公里的山路,救援车在高原走了7个小时。不久,救援车驶向成都机场,在机场不时有解放军官兵和医护人员抢救伤员,在路边,李玉芝亲眼看到解放军官兵抬着单架运送伤员,有的解放军官兵正在护送外国游客登机。

  18日12时30分,他们从成都飞抵哈尔滨。

  “抗灾最前线的子弟兵是无愧于人民子弟兵这个光荣称号的,他们以拯救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在环境、气候极为恶劣的条件下,长途跋涉,连续作战,他们真的是太了不起了。说真心话,每天看新闻,到处都是子弟兵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们那么辛苦,打心底感到心疼。不过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心里便多了几分安全感和希望,会有更多的生命有获救的机会了!”范雨感慨地说。

  经历了一次生命里最不能忘怀的磨难,李玉芝说,劫后余生更感生命宝贵,爱别人、爱自己、好好活下去!这是她和老伴最想说的话。

作者: 缨春    来源: 双鸭山广播电视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