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永远的天使
4.永远的天使
强忍丧亲之痛,她仍坚守手术台
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很多人对切肤之痛这个词语体会得尤为深刻,他们可以时常失声痛哭,用这样的方式来寄托对离去的亲人和失去的家园的哀思,但是黄琼不同。身为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的她,三天内相继接到7个亲人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
为了抢救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黄琼和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在接到在平武读书的侄女已经在地震中遇难的消息后,她强忍悲痛,默默地配合医生做完了一场又一场手术。面对无数等待救治的灾民,面对繁重的救治工作,她没有时间流泪。然而噩耗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大爸大妈遇难,两个侄女遇难……七个亲人的去世,远在平武的八十老母杳无音讯,黄琼的心被毫不留情地撕扯着。但是她没有被击倒,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工作,配合医生又做了近100例手术。在面对伤员时,她依然笑着安慰他们说:"一定要挺住,至少你还活着,就值得庆幸。"每个病人都在她鼓励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温暖,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饱含的伤痛。
14日中午,侄女的尸体在绵阳火化,捧着侄女的骨灰,看着遗照上侄女的笑脸,黄琼
除了伤悲,更多的还有愧疚,当初,是她建议把这个最心爱的侄女送到平武读书,没有想
到却让乖巧的侄女丢失了性命。
"我其实并没有多伟大,在这次救灾中,我们抗战在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是英雄。
亲人去世了,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现在活人才是最重要的,让病人在我们的医护下康复
起来,才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黄琼这样说。
看着手机上侄女亲昵地搂着她的脖子笑意盈盈的照片时,这个坚强的女子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
全靠咱部队的军医
"病人情况危急,赶快更换液体,做好手术准备!"
5月17日下午17时,总装驻川某基地医院大门旁边的帐篷里传来该医院外科专家但汉雷博士急促有力的呼喊。
5月12日下午,震中位于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造成60余公里外的绵阳市发生里
氏6.0级强烈地震,绵阳下辖的北川、平武等县市损伤巨大。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全体医护人员已经在手术台前连续奋战了30个小时。
那些影子,都在为一个生命而努力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他们按照基地党委指示,迅速成立了一支30名医疗专家
组成的应急救护队,由院长、政委亲自担任组长,并积极发动全院220余名医护人员全部
投入抗震救援工作。14时28分,地震发生,16时05分,来自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的第一
位伤员火速入院,应急救护队立即投入战斗,为伤员实施手术。一个、两个、三个……伴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伤员数量也快速递增。
截至5月17日下午6时,该医院共收治病人910人,上有八旬老者,下有三岁孩童,
其中还包括了300余名危重病人。然而,医院所有床位加起来还不到180张,远远不能满
足诊治需求;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的大量用药,医院的药材储备严重短缺。怎么
办?地震,地动山摇;天空,雨水淋漓。危难时刻,天地无情,但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决不能让一个伤员耽误治疗!基地后勤部迅速组织力量搭建帐篷12顶,医院充分利用各类
车棚,重新架设床位400余张,临时搭建手术台8张,全力救助伤员;此外,他们多方与
上级机关、驻地省市医药公司、成都军区联勤部药材站协调,先后调集医药耗材12批次,
提供了充分的医疗资源保障。
这里还有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来自三台县的临产孕妇刘俊英,在地震灾害中受伤,5月12日下午送进医院后,医护人员及时为她妥善处理伤情,13日早上,在帐篷里的手术台上,又成功为其实施了剖腹产手术,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听着婴儿清脆响亮的哭声,刘俊英深情地对我们说:"这么严重的灾情,我不但活了下来,还生下了孩子,全靠咱部队的军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