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奇迹所在,就是责任之所在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5-27 09:01:30

  据新华视点报道,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这次大地震中创造了搞震奇迹,,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无一伤亡。(5月24日新华网)这可真是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创造奇迹的正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叶志平。

  在这次震灾中,中小学生成为最大的伤亡群体之一,许多充满活力的幼小生命被地震吞噬,我们从电视画面中看到,绵竹市东汽中学数百名师生被埋;北川中学1000多名师生被埋;聚源中学千余名师生遭受同样厄运。经历同样大地震,桑枣中学也有教学楼坍塌,可为何师生无一伤亡呢?就是因为叶志平校长有着强烈的避险意识。

  避险意识救了桑枣中学师生,的确是个奇迹。5月12日发生地震那天,叶志平不在学校。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师生们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做到这些难吗?

  其实,人们对避险意识并不陌生,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都会听到官员们讲到这个词儿,尤其是学校,每年寒暑假或者一些地方学校出现伤亡事故后,都会接到教育部门的安全教育通知,措辞严厉地要法语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不断增强避险意识,云云,避险意识倒是耳熟,可人们记住的只是个词儿,真正把增强避险意识当个事做、做得扎实的又有多少?桑枣中学成功避险,恰恰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领导者要有强烈的避险意识。避险意识不是只讲给老师学生的,作为校长必须首先有这个意识。桑枣中学成功避险,很重要的是避险意识早已根置于校长叶志平的头脑当中,并且把避险意识传到了全校的每位师生头脑当中。叶志平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吸取别人的教训,办好自己的事。和许多学校的校长一样,“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当上校领导后,就抓危楼修缮加固,严把质量关,把新教学楼建得结结实实。

  要把增强避险意识的功夫下在平时。避险意识,重在“避险”,关键在没险的时候能够增强规避的意识,而不是艰险灾难临头才想起来规避。增强避险意识,很重要的是要有避险行动,并做到持之以恒。从2005年开始,叶志平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他搞的这种演习,可不是演戏,而是真刀实枪地真演真练。演习搞突然袭击,紧急疏散。严格细致到“每个班的疏散路线、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学生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还有,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各层的楼梯拐弯处。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正因为平时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才使全校师生的避险意识大大增强,并逐步养成了科学规范避险的习惯。

  桑枣中学成功避险,说到底是一种责任心在支撑着。正是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才把安全教育时刻抓在手上,并具体落实到教学楼的硬件和避险训练软件两个重要层面上。正是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创造另一个奇迹的,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邓家海元村山中的刘汉希望小学,虽然距离北川县城仅15里路,在这次地震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该校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工都奇迹般地全部撤离。其背后也同样是责任心在支撑着,才建成了如此结实的教学楼。

  奇迹之所在,就是责任之所在。用老百姓的话说,责任心就是“良心”。说话办事老百姓最看重凭良心。有了良心,就会时刻不忘责任,就会有所“预见”;良心缺乏,就缺少人性,就会随时埋下灾难的伏笔。把避险意识建立在良心之上,就会避免许多灾难。大灾之后,我们期待着者“良心”的回归!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安危,更是为了国家教育的安危!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