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白诚仁 :"音乐湘军"的领军人物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5-16 14:08:50

白诚仁

白诚仁近影

4月30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洞庭鱼米乡——白诚仁作品暨湘籍歌唱家经典音乐会”举行。这是一场耐人寻味的音乐会,白诚仁创作的很多经典音乐作品在观众面前重现。湘籍歌手曾勇以一首著名曲目《洞庭鱼米乡》为音乐会拉开了帷幕,著名歌唱家方应喧、宋祖英、张也、吴碧霞分别演唱了《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浏阳河》、《山神》等经典曲目,展现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释放出的独特魅力,尤其是湘楚音乐文化。观众似乎身临湖南的山间小路,被美妙的民族音乐所陶醉,掌声响彻整个大厅。青年歌唱家吴碧霞激动地说:“我是听着白老师的歌曲长大的,白老师的歌曲铸就了我的音乐梦想,是我步入大千世界的通行证。白老师的音乐和人格魅力,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

初次见白诚仁老先生是在30日上午举行的“白诚仁音乐作品研讨会”上。他穿着朴素大方,步伐稳重,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他在现场演唱了一段曲子,那宏亮的声音响彻云霄,其穿透力让我体会到了民族音乐带给人的震撼与力量,可谓是音乐可以使人年轻。

白诚仁于1932年农历五月初六诞生在四川,经过刻苦学习,考上鲁艺音乐学院。1955年毕业后,他怀着对毛主席家乡的深爱之情,来到毛主席家乡工作,并在此安家扎根,以此为自己的故乡。他历任湖南省歌舞团演员、声乐教员、作曲、团长,并于1992年兼任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现为名誉主席。几十年来,白诚仁创作了大量广泛流传的经典名曲,被誉为“音乐湘军”的当代领军人物。

紧跟时代脉搏 谱出时代灵魂

中国音乐史论学会理事刘镇钰曾这样赞叹过:“紧跟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是作曲家音乐创作一条重要的生命线。白诚仁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

白诚仁用一曲《洞庭鱼米乡》勾勒出了洞庭湖的新面貌。后来《挑担茶叶上北京》更是描绘了种茶人采了新茶,挑着茶叶上京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白诚仁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灵魂,而民族音乐又是这种内涵和灵魂的载体。现如今,他仍然与时俱进,2005年创作了《反腐倡廉歌》来反映当今社会的风气,以此来警诫官员切莫贪污腐败。直到2007年,我们还能够看到他谱写的歌唱和谐社会的歌曲。

“一个真正的平民艺术家”

白诚仁半个世纪以来,扎根在湖湘丰厚的文化土壤中,经常深入民间进行采风,长期深入农村山寨,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其足迹踏遍三湘四水,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他采访了无数的少数民族歌手,一共搜集整理了民族民间歌曲1000多首。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一个真正的平民艺术家”。在担任湖南省歌舞团团长和湖南音协主席期间,工作再忙他也会忙里偷闲到山野“探矿挖宝”。很多时候交通不方便,他就常常穿行莽莽森林,翻越高山峻岭,趟过湍急河流,用双脚徒步走了数个“万里长城”。饿了,就吃随身带的红薯;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他创作的《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苗岭的早晨》、《瑶家山歌》、《屈原》、《枫树湾》等,都是采风作品,充分体现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音乐风韵。

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书记处常务书记冯光钰说:“白诚仁先生将自己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中,用摇曳多姿的旋律,真切丰沛的激情,创作出了一曲曲既有很强的艺术性又有很高思想性的作品,情与理的交织,熔铸成作曲家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三湘四水的音乐语言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其音乐作品呼之欲出,耳熟能详。”

守护和传承湘楚音乐文化

白诚仁在湖南省歌舞团工作了近半个世纪,对湖南人民和湖南的民族民间音乐无比热爱,并谢绝了多次上调、外调的机会。如今他已经退休多年,已是高龄老人,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情与执著并没有退减,为弘扬湘楚音乐文化辛勤创作至今。每每谈起湖南的民间音乐,他就如数家珍,异常激动,边吟唱边泪水盈眶。

白诚仁表示,在余下的生命里,我会坚持弘扬湘楚音乐文化以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继续奋斗,写出好的作品。

似乎,他就是那首《山神》里的“山神”,守护和传承着湘楚音乐文化。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会放手,永远不会停止自己对民族音乐执著追求的脚步……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