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灾区亲历:南京资深“驴友”负重70斤进山救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5-16 10:06:32

  东北网双鸭山5月16日电    地震令绵阳市安县茶坪镇两座相邻山峰合二为一,唯一出行道路被封死。

  到昨天为止,已有2000多名灾民通过7小时艰险的山路走出,留在茶坪镇的多是老、弱、病、残、孕。更有不少的老人孩子因山路险峻被困半路。

  其实地震并未给茶坪镇造成太大损失,但几天来粮食药品的缺乏,使伤亡人数快速增加。

  两山合一堵死出路

  茶坪镇位于绵阳市安县西北角,著名的千佛山风景区就在其中。在5·12地震中,由于临近北川和汶川两个重灾区,茶坪成绵阳及安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

  进入千佛山景区,蜿蜒的山路数处被大石阻断。工程人员介绍,由于滑落的巨石太大,他们只能采用爆破的方式,并于昨天早上将前往茶坪镇的山路疏通到了小坝乡姊妹桥,此处距茶坪镇还有1小时的车程,但前方的山路被完全阻断——两座山峰在地震时合二为一,完全将中间的山路埋住。

  昨天中午,工程人员再次爆破,却仅炸塌巨石一角。新“山峰”后面,沿山路流淌而下的小溪已汇成一个规模不小的湖面。工程主管介绍,要完全打通这条山道,起码需要一周时间。即使修出一条小路,最后用冲锋舟穿过湖面,也需要四五天。

  茶坪镇被完全封闭在群山之中。

  断炊威胁甚于地震

  整个茶坪镇被困的有10个村,共9000余人。距多名撤出的群众介绍,地震并未对茶坪镇造成重大伤亡,当时仅有200多人丧生,多是被倒塌的房屋砸中身亡。

  茶坪小学老师叶兴莲说,地震发生时,900名学生正做眼保健操。由于校舍结实,仅1名孩子被倒下的桌子砸伤。茶坪中学则有近10名学生遇难。为防止疫情发生,两百名遇难者的遗体已被紧急火化,但不少伤员仍被埋。

  因水、电、通讯中断,缺乏药品和医疗人员的茶坪当地医院已无法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更严重的是,当地存粮并不多。镇政府筹集了一些粮食,定量供应。即便如此,茶坪镇还是在前天正式断粮。

  村民们开始陆续撤离家园。

  多名老幼被困半路

  最早撤离茶坪镇的10多名灾民选择从被阻断的原有道路下山,但在巨石、湖面及余震造成的山体滑坡面前,最终只有两人下山。

  更多的灾民选择连续翻过3座绵延的大山,沿山民的采药小路下山。村民吴世雄说,翻一座山要两个多小时,有人在沿路做了标记,避免后来者迷路。

  直到昨天下午开始,才有更多茶坪镇居民走出,众人神情疲惫,脚步虚浮。获悉的救援指挥部迅速在出山口附近的姊妹桥设立临时安置站,民兵、消防和红十字会志愿者被紧急调到姊妹桥。

  据志愿者统计,约有2000多人从茶坪通过山路走出深山,其中多为青年和中年。一对年轻夫妇哭着下山,女子不断自责,由于自己和丈夫都只能在山路勉强前行,随行的老人和孩子无法通过险峻山路,被困在山路旁。

  搜救人员攀山救援

  前天中午,山西消防的35名队员从山路进入茶坪镇。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他们无法携带器材,每人只带1天的给养。由于进山后无法取得联系,直到昨天,指挥部才从下山的灾民口中得知,尽管有向导带路,这批消防队员当晚11点才到达茶坪镇,并于昨天傍晚护送200多名灾民下山。此后,消防队员、民兵数百人及几名医务工作者分批进山,其中民兵携带了一些食品、清水和药品。

  据了解,目前留在茶坪的除政府工作人员外,多是老弱病残,还有几名待产孕妇。以山路的险峻,搜救人员不可能抬着担架进出。因此,当地干部群众及搜救队员希望国家给予援助,尽量空投医药食品,甚至医护人员。

  >>亲历

  爬山14小时救双亲

  30岁的沈远富背着沉重的竹筐,浑身是泥,身旁是年迈的父母。两位老人喝着救助队分发的矿泉水,朴实地笑着。此前在江苏无锡打工的沈远富在得知家乡发生地震后,于前天赶回。

  亲情促使他不顾危险,翻山进入茶坪镇。“电话不通。我想哪怕最后一眼也要爬上去看看父母。天黑了就打开手电筒,整整7个小时,凌晨4点到家了。房子塌了,幸好父母没事。”天亮后,沈远富从废墟中找到一些必需品,带父母撤退。“山路很陡,父母年纪大,几次差点儿摔下去。”

  又是7个小时,昨天下午两点终于安全出山。几乎连续爬了14小时,但沈远富还是精神不错,“我还要接父母到山下,孙子正等着见他们呢”。

   特写

  资深“驴友”负重70斤进山

  “两天后我电话不通,请告诉那个女孩,我喜欢她。”

  大刘是来自南京的资深“驴友”,有15年的登山经历。在得知四川地震后,他召集了南京、云南几十名登山经验丰富的“驴友”,自己则率先奔赴灾区。

  昨天早上,辗转赶到绵阳后,大刘顾不上吃早饭,就应当地红十字会调派来到姊妹桥,准备进入茶坪镇。大刘认为,驴友的登山和野外生存经验能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在成都双流机场看到不少背着专业登山设备却准备去旅游的游客,特别生气,骂了他们一顿就来了”。

  大刘赶到姊妹桥,已是中午,简单吃了点饼干后打算独自进山。在得知灾区缺少食物、水和药品后,大刘在两个大登山包里装满了这三种物品,足有70斤。一旁的灾民关切地拦住了他,建议耐心等候,随搜救队进入。不过,当听说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困在半路,特别是茶坪镇缺乏医生后,大刘不愿再等下去。他表示,自己的包内有专业的速降设备,且懂得医疗知识。“实在不行就把帐篷和睡袋扔了,我等得起,但里面的灾民等不起。”大刘很坚定地背上背包,不断安慰旁人,说自己曾在秦岭独自负重生存15天,“不会有问题”。

  临走前,他望了望巍峨的大山,犹豫了一会儿,向记者借来纸笔,写下了自己和一个女孩的手机号码,“其他人我来之前都交待好了。如果两天后你打我电话没人接,你就给这个女孩打电话,告诉她一句话,‘我喜欢她’”。

  就在大刘离去后10分钟,又有10名志愿者(包括一名医生)携带救助物品强行进山。

  -绵阳动态

  1.6万人废墟中获救

  记者昨天从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中心获悉,截至15日14时,全市共从地震废墟中救出人员累计16063人,临时安置人员累计135516人。

  汶川地震发生后,绵阳市全力抗灾自救,目前全市情况稳定,救援有序进行,市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13日下午,随着情况逐步稳定,不少市民已回到家中,商店也陆续开门营业。绵阳市委市政府及时发布了安民告示,稳定群众情绪。与此同时,迅速组织大型机械单位赶赴重灾区救灾,食品、帐篷、衣物等急需物资陆续运往灾区,在九洲体育馆等集中安置灾民。医疗机构组织多支医疗救援队前往灾区,并布置流动医疗点,随时诊治伤员。

  集中警力赴搜救盲点

  记者昨天从公安部消防局获悉,由于地震重灾区仍有部分乡镇未实施有效搜救,公安消防部队将集中主要警力用于未进入搜救力量的乡镇和盲点,争分夺秒,全力抢救可能存活的群众。

  外省在四川都江堰执行救援任务的1200名和已完成青川救援任务的360名消防特勤将转移至绵阳;第3批增援的2000多名公安消防特勤,除部分使用于绵竹外,将集中主要专业抢险救援力量用于平武、北川,采取一切措施,坚决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无力量施救的乡镇,集中警力,突击消灭盲点。

  -链接

  孤镇南坝急需架舟桥

  “桥,桥,桥啊。”昨天,当记者徒步1个多小时走进绵阳市赴平武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时,绵阳市副市长、指挥部指挥长邱明君显得焦急万分,他希望上级及时连通南坝镇和外界的唯一通道——涪江,确保外面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和物资等顺利进入该镇施救。

  还没来得及吃饭的绵阳市副市长、指挥部指挥长邱明君见到记者后,着急地介绍起情况。他说,经过两天紧张抢救,最严重问题还是交通。由于通往南坝的公路被毁,两座桥梁垮塌,现在只有一条机耕道和一条小船承载救援任务。邱明君说,由于道路狭窄崎岖,军车不能进镇,所有赈灾物品全靠战士肩抬背扛,速度缓慢。他希望上级部门支援,架设舟桥,彻底解决问题。

作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