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16日电 日前,双鸭山市委书记滕喜魁在黑龙江省委办公厅主办的第六期《工作交流》上以《依托优势 大上项目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新跨越》为题发表文章,科学详细的介绍阐述了双鸭山市依托优势、大上项目、资源型城市实现新跨越的经验和做法。下面是文章全文:
依托优势 大上项目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新跨越
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 滕喜魁
双鸭山是重要的煤炭、电力和粮食生产基地,拥有大煤田、大湿地、大森林、大界江等特色资源,具有更好更快提升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按照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力争到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值比2006年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群众生活质量居全省中上游水平”的发展目标,我们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我省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难得机遇,坚持协调发展、高起点发展、开放式发展,加速重大项目集聚和产业规模扩张,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创新思维,定位定向,促进大项目快速生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双鸭山与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经历了对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新认识、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关系的科学定位。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大项目建设促进“资源转化、产业转优、体制转轨、城市转型”发展思路,使双鸭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一是坚持园区引领,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启动开发区“一区四园”,即在双鸭山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设冶金工业园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太保工业园区和双福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根据资源集聚度、产业关联度、链条紧密度,将不同产业的重大项目摆进相关专业园区,通过优势叠加打造双鸭山的“园区速度”。目前,总投资35亿元的建龙钢铁项目、总投资18.2亿元的大唐热电项目、总投资9.3亿元的建龙焦化项目、总投资2.1亿元的阳霖66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已落户园区并竣工投产,初步形成以煤炭、电力、钢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把双鸭山市建设成为全省东部煤电化、钢铁和优质安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快项目转化,获取发展加速度。把项目转化实施作为大项目建设工作的“定盘星”,围绕双鸭山市建设四大基地和延伸三大产业链条的目标,明确了开工建设项目转化为竣工投产项目、拟开工项目转化为新开工项目、开发储备项目转化为达到开工条件项目、优势资源转化为开发储备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目前,双鸭山市在十八届“哈洽会”期间签约的6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41项,项目开工率为66.13%;到位资金13.97亿元,资金到位率为21.96%;签约的12个协议项目有6个已转化合同并开工建设,协议转化率为50%。通过招商的高频率对接、大手笔运作和项目的限时性推进、全方位转化,促进了一批具有牵动力、奠基性的战略项目落地生根和快速成长。目前,电厂三期、东荣一矿、沉陷区二期工程、双锅循环床工业锅炉、东方公司装饰砖二期、阳霖大豆深加工二期、亚泰煤业、钢铁废渣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大部分项目已竣工投产。鲁能宝清煤电化、建龙钢铁20万吨无缝钢管、白钨开采、集贤长林生猪屠宰加工、双冶地方铁路、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安邦河流域恢复治理等一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工作。这些大项目的竣工投产和开工建设,加速了双鸭山市资源转化、产业转优和城市转型的进程。2005年以来,全市共开工建设投资在千万元以上项目337项,总投资541.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6亿元。三是做强煤电化基地,抢占发展制高点。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和全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战略部署,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拓展替代产业,重点推进煤电化项目。目前,鲁能煤电化、国电龙兴煤电一体化、东荣四矿、顺发煤矿、东辉煤矿、建龙化工二期工程集贤农垦煤化工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正在积极向国家申报或进行前期工作。预计到2020年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4000万吨,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新增焦炭生产能力280万吨,形成甲醇生产能力420万吨,烯烃生产能力140万吨,合成氨及尿素生产能力104万吨,煤液化油品生产能力300万吨,煤炭年产量可突破6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可达到1130万千瓦,焦炭、烯烃、煤液化油品等煤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可达到800万吨。
二、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促进大项目落地生根
我们把优化环境和提升服务作为项目生成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并进,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法制、服务、信用环境建设,形成了全市上下专注于大项目、服务于大企业、倾力于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包保推进机制,为大项目的转化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由市级班子主要领导牵头包保,成立服务保障、资金协调、项目审批、土地报批、煤源协调五个专题推进组,全力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目标考评责任制度、项目工作督办责任制度、重点项目联络员工作制度,为确保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和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对接联系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通过召开全市政银企对接会议,搭建起项目单位与金融部门的融资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通过加强与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联系和加大项目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加强与国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大企业集团的沟通联系,为加快大项目储备、生成和壮大赢得了智力支持和长远保障。三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作强。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工作机制的意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区域合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项目推进机制,与区域内农垦、森工、矿区等大型单位实行项目联上、工作联做、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加快区域内城乡统筹、优势融合和要素流动,提升了区域内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和整体繁荣。
三、产业主导,做强优势,促进大项目集群发展
根据双鸭山市的资源赋存,在充分借鉴先进地区规划、技术、管理经验的前提下,坚持煤为基础、电为依托、煤化工产业主导、载能项目牵动的方针,突出“大项目——多联产——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体系健全、比较优势突出、超大规模的煤电化基地。一是依托资源优势,拉长煤电产业链,做强发展的动力引擎。不断扩大煤炭生产。重点推进的年产原煤30万吨的长山煤矿、鑫达煤矿和双桦建龙煤矿等项目已投产;81万吨的亚泰煤业和90万吨的东荣一矿项目正在建设,将分别于2008、2009年投产;1100万吨的鲁能宝清露天煤矿被列入国家煤炭“十一五”规划2008年开工备选项目,正在进行项目核准工作;120万吨的东荣四矿、90万吨的顺发煤矿、90万吨的东辉煤矿和2000万吨的国电宝清煤矿等重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120万吨中央选煤厂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大力推进煤转电。重点推进的装机总量120万千瓦的国电三期项目已并网投产,双电公司装机总量达到202万千瓦,成为国电集团东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40万千瓦的大唐双鸭山热电项目已投产,并实现供热面积306万平方米;400万千瓦的国电龙兴一体化项目已完成公司组建,正在与龙兴集团洽谈矿权转让事宜;200万千瓦的国电四期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120万千瓦的鲁能褐煤发电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备选项目,正在争取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工计划;30万千瓦的矸石发电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在进行选址和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借助产业基础,精壮煤化工产业链,促进产业向高端延伸。科学调整焦炭生产。重点推进的建龙集团180万吨焦化项目,一期工程100万吨焦化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80万吨焦化项目,目前焦炉基础已完成,预计年内投达产;焦化副产品3万吨粗苯精制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上半年投产;煤焦油后续产品5万吨炭黑项目中一条2.5万吨生产线已投产,另外一条2.5万吨生产线将于今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积极推进1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中铁煤化工40万吨焦化项目年内投产。重点推进煤气化。重点推进的鲁能180万吨甲醇一期工程预计2009年开工建设;华本集团120万吨甲醇一期工程30万吨甲醇项目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同时,全力抓好甲醇后续产品开发,目前正与亚洲最大的聚氨酯生产企业——万华集团洽淡甲醇转化烯烃聚氨酯项目。同时,300万吨煤炭液化项目已完成煤炭出油率试验,3.5亿吨石油当量的宝清油气开发项目预计2009年完成全部勘探。三年来,全市共新上煤电化产业项目37个,已竣工投产项目30个;已形成原煤生产能力2400万吨,洗选能力1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51万千瓦,焦炭生产能力100万吨。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延伸钢铁产业链,构筑多元发展支撑。在大力发展煤电化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替代产业,重点延伸钢铁产业链条,重点推进的黑龙江建龙项目2007年生产铁精粉82万吨、生铁127万吨、钢坯105万吨、棒材91万吨、焦炭10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9.92亿元,实现利润4.17亿元,上缴税金3.45亿元。预计2009年将形成年生产200万吨钢铁的能力。
大项目建设有力拉动了经济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6.4亿元,同比增长14.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35.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3亿元,同比增长20.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29.8%;外贸进出口总值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5.7元,同比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3865元,同比增长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