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医学以什么为中心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5-15 09:32:28

  [新闻背景]

  我国古代医学倡导“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西方古代医学主张既要认真诊治疾病,也要关注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精神上的痛楚。要给予病人以情感上的关照,而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

  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正是通过规范的护理、合理的饮食以及情感的投入,使战场上的伤员得到躯体上的康复和精神上的慰藉。她在战场仅半年时间,受伤战士的死亡率从原来的50%迅速下降到22%。

  [专家观点]

  张岂之:弘扬中华文化,应该成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学、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而《灵灸》主要阐述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和人体解剖学等。在《素问》和《灵灸》两部分18卷中,浸透着中华文化和关于“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生命哲理。

  孟群:医学除了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以外,还有它的特殊属性。医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健康,是以人为研究课题,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所以,医学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医学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人文修养。

  张金钟:30年前,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提出了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的论断。新的医学模式不仅要求提高医生的科学素质,而且要求提高医生的人文素质。但在临床诊疗中,人们仍一味强调生物医学模式框架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只看到人的生物学属性,而忽视人的社会学属性。

  文格波:现在,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健康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医学教育却没有及时作出新的调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没有真正地按照“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使得少数医学生毕业以后,不能适应工作对象的这种变化,不能与工作对象进行很好的沟通,从而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石鹏建: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研究制订《医学生誓言》时就强调医学生“要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这句话有很丰富的人文内涵。现在,我们提出了新的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医学生誓言》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医学生学习全过程,大力开展医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增强发展医疗事业的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杨桂华:医学必须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病”为中心。应当将病人看作是患了疾病的“人”,治疗手段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手段。医生对病人的体贴、关爱,病人对医生的信任、配合,都可能起到技术所达不到的治疗效果。中外医学的先驱者都有博大的慈爱之心和高尚的从医品德,并昭示医者要为病人谋幸福无私奉献。这是中外医学家留下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