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教育不能只有利益但是没有担当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5-13 09:19:04

  中考在即,正当经历九年“寒窗”的初三年级学生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时,河北省石家庄市一所中学初三毕业班的多名学生,却成了班主任老师的“劝退”对象,而劝退的原因并非这些学生违反了哪条校规校纪,只是最近摸底考试“成绩靠后”。一名家长表示,学校劝退差生的真实目的是,提高中考升学率。

  (《法制日报》5月11日)

  15年前,我参加中考的时候,便已有了“劝退”一说,无论是方法,手段,还是流程,乃至最终的目的,都与今天并无二致。这充分说明三点:第一,“劝退”作为一种教育显规则,历史悠久并且广泛存在;第二,“劝退”虽然简单并且粗暴,但事实证明,在主导者看来,它又是行之有效的,第三,尽管“劝退”明确无误地违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教育手段,但直到今天,它仍然在每一个角落里畅通无阻地发生着,没有得到哪怕一丁点的重视。

  和我所了解的我的那些同学一样,这所学校里被“劝退”学生的命运,在此不期然地遭遇了一次“向下”的重大转折。初一初二甚至初三上学期,我们还在一起踢球,一起结伴回家,随着被“劝退”(或者放任不管,来去自由),我能发现他们目光的躲闪,和勉强微笑中的自卑。对他们来说,“劝退”不仅仅意味着失去了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一种权利的意外剥夺,更有一种痛苦不堪无法言说的挫败感和屈辱感。而实施这一切的,恰恰是几天前还在循循善诱的老师和面目慈祥的校长。对教育者来说,没有比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更重要的事情了,但现在,他们在亲手摧毁这一切,并且是以某种极为正当的理由。多少年以后,老师和校长们想到这一切,想必会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

  劝退,让我想起了一个十分残酷的词:丛林法则。荒蛮时代,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人与动物一样,血腥相对,赤膊而战,没有理性,没有约束,所有问题都凭借暴力来解决。今天的学生,实际在进行着一场更加惨烈的丛林战争,你甚至都没有机会展示你的力量,或者只有打了一下盹,便已被淘汰出局,因为决定胜负的,并非你的对手,而是来自于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他们主导着游戏规则,摆弄着公平正义。

  劝退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升学率就意味着学校的名气和教师们的奖金,这是一条清晰的线索。在教育以无可阻挡地趋势朝着利益化的方向倾斜时,家长们的抗议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很多时候,对于某个特定领域来说,法律是一个很遥远的东西。所以当教育局表示“劝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时候,并没有让人产生多少欣喜。这不仅因为相关法律规定毫无操作性而言,还在于一种利益相关性将他们紧紧相联。显而易见,“提高中考升学率”同时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根本利益所在。大学为了利益,可以屈尊将一名女秘书捧至上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学可以底气十足将所谓的差生拒之于中考的大门外?更何况,以现行的教育模式而言,老师完成能够准确判断出,哪些学生有必要参加中考,哪些学生没有必要。这看起来也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只是,教育不能只有利益,没有担当。或者说,即便教育无法抑制利益冲动,也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担当就是:教育应当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给受教育者以最大的自主权,而不是钻法律的空子,粗暴地打断、改变他们的人生;教育应当有容忍瑕疵甚至失败的气量,而不能总是追求形式上的尽善尽美。教育,还应当是有底线的,譬如公平,人性——尽管这看上去很难。

作者:    来源: 红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