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从出道至今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昨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让他再次成为热点,该报道评价他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对于如此高的评价,很多读者意见不一。(《重庆晚报》5月5日)
所谓的"最成功作家"不过是报道中的一句话而已,这种"最成功作家"的头衔和美国一些报刊评选的"十大风云人物"或者是国内报刊所搞的"编辑选择奖"有着本质的不同,是缺乏权威性和公正的基础的。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美国读者更关注的是郭敬明的"他的抄袭风波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中国这种青少年作家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感到惊讶",实际上,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的所谓"成功"正是建立在"商业化"和"吸引眼球"这两大标准上的,是以猎奇为主,和"作家"、和"文学成就"等实质内容毫无关系。
被判抄袭,但却不影响他书的销量,郭敬明愿意赔偿被抄袭者的各种损失,但却拒绝道歉,他本人将此事看得很"淡",没有丝毫的羞耻感,认为此事对他影响不大,他的版税在抄袭风波之后签得还是比谁都高,这样的怪事,一方面说明中国的一些出版社愿意"逐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的出版市场不规范以及读者群体都存还不成熟,在西方,一个作家可以有其它方面的道德问题而不影响书的销量,但有过抄袭行为的基本是很难翻身的,是难以有读者群的,哪里会像国内这样"愈堕落愈美丽"?
"愈堕落愈美丽"的怪事,其实和中国主流作家的疲软不振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主流作家早就该反思了,并不是因为纽约时报给了郭敬明"最成功作家"称号之后,才该反思,我们的主流作家吃着"皇粮",在家"办公",一年到头来,写不出半本好书,当然,精品是需要时间来雕琢的,但几十年过去了,主流作家们出的精品依然寥寥无几,现在的年轻人群体基本将主流作家淡忘了,也根本不指望他们能写出很好的合适年轻人看的作品来,年轻人找不到有才华有成就,而又符合年轻人趣味的主流作家的作品来欣赏,这个空白也就被郭敬明等人所填补,主流作家较量不过一个抄袭"作家",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事实上,不是郭敬明们有多"成功",他们的"成功"反衬出的是主流作家们的"失败",不仅是郭敬明,现在的网络小说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成长,"天下霸唱"等网络作家的成功,再一次提醒中国的所谓主流作家、正统作家们,该反思一下自己了:跟不上时代,关在家里闭门造车,最终难免会被时代所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