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东京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中日之间第4份重要政治文件。(中新社5月7日)这份文件的签订,应是胡锦涛访日“暖春之旅”的最好成果,它应该被视为新形势下中日关系发展的新起点,成为中日构建新关系的里程碑。
中日关系增加了新基础。这次中日两国首脑胡锦涛与福田康夫签订的《联合声明》是21世纪中日两国的第一份政治文件,也是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及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之后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这份政治文件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划,凝聚了中日两国的政治共识,从而构成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和开创未来的新政治基础,而且也使中日关系的基础不断稳固厚实,对于维护两国关系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中日关系创建了新机制。大家知道,此次胡主席访日离上次中国元首访问日本已10年了,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作为互为重要利益的国家,这种情况是极不正常的,也是两国人民所不愿看到的。当然原因有多方面,但人为因素的干扰与破坏尤其突出。因此,为了避免今后两国关系再受到这样那样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中日领导人站在战略高度,从大局出发,以前瞻性眼光确定了两年一次的首脑互访机制,这是非常及时,也是很有必要的。透过首脑互访机制,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沟通,交流信息,减少误会,增进理解,对降低两国关系风险成本,增进两国政治互信,保持两国关系稳定,持续增添新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增添了新内涵。这份声明对两国关系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定位,这就是两国是一种“战略互惠”关系。这种关系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加以界定,为中日关系赋予了新内涵,即彼此相互信任,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共同致力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除此之外,联合声明还在人文交流、经贸环保以及国际和地区事务等具体领域构筑了对话与合作平台。可以说,这种既宏观也微观的新思路体现了求同存异,突出了合作主基调,淡化了彼此分歧,为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增加了积极元素,这较以前中日关系的定位有较大的突破,它不仅确定了两国关系的新框架,也体现了两国政治家面向未来的胸怀,可以说是在“旧的历史上建构新未来”。
中日关系形成了新共识。在21世纪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日两国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局面,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双方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识也将也随之增多,这就使双方合作的领域拓宽,使两国在新形势下,能够在全球治理上共同应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贫困、传染病等全球性课题,这不仅造福两国人民,而且也造福世界人民。虽然某种程度上两国在诸多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应该成为良性竞争,即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而不是过去所谓的“零和博弈”。这份政治文件的签订就集中反映了21世纪中日两国面对全球化所形成的新共识:“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日两国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在历史认知、台湾问题、领土划分、经贸投资等领域都有表现,可谓问题众多,麻烦不少;同时加上两国国民的共同认同薄弱,也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困难度。一两次访问或许解决不了两国历史积累的所有问题与分歧,况且解决争议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智慧,需要热情,同样也需要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只要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照的原则,中日两国就一定能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中日关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