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9日电
A
一位普通的女性,三十多年来坚持与父母一同照料先天智障的哥哥,为这个不同姓氏组成的特殊家庭献出了真挚的爱心,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钦佩,她就是友谊农场商贸公司个体打印社的店主刘淑兰。
刘淑兰曾在农场商贸公司下属的友谊商场当过售货员。下岗后她没有丧失信心,与丈夫办起了一家电脑打印社。凭着热情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以及善良的人格魅力,她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生意十分红火。
在刘淑兰刚刚懂事的时候,她就担负起了照料先天智障哥哥的重任。每当有人耍戏和欺负傻哥哥的时候,她就挺身而出保护哥哥,三十多年来,她为父母分担了巨大的负担,使那个复杂的家庭时时充满了欢乐。
虽然已出嫁二十年,但刘淑兰还是经常坚持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智障哥哥的生活,那份手足之情和母女之情用她的爱心诠释得淋漓尽致。刘淑兰爱心的付出,在感动了他人的同时更加深深地打动了丈夫的心,他十分理解和支持妻子的爱心行动。
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刘淑兰还要辅导马上就要高考的儿子。几年来,为了儿子的学业,她求师补习高中的课程,回来后再辅导儿子学习,使儿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看到二十年前的大学梦想,在儿子身上即将实现,刘淑兰为自己付出的艰辛十分欣慰。
如今刘淑兰和丈夫二人正在用爱心照顾、照看着他的智障哥哥和操持着打印社,去创造明天的美好生活。
B
在友谊县友谊镇富强社区23委,一提起关铭阁一家人,大家都很熟知,一家六口,三世同堂,其乐融融。
今年71岁的关老,膝下有2儿4女,6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3个在外地生活,其它的都居住在友谊镇。现在,关老与老伴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一家人相亲相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儿女们平时都很忙,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两位老人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孙子辈的重任。不光要让孩子们吃好穿暖,还要辅导孩子们的学习。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国教子,以身作则。他们重新拿起了小学教材,从头学习数学、语文。遇到不懂问题时,关老和老伴就坐在一起研究和讨论,每次都是自己学懂学通后,再教给孩子。在两位老人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们个个学习优异,懂事乖巧。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两口时常惦念在外地的儿女,时不时就要给他们打个电话。儿女们也很孝顺,经常回来看望两位老人。在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庭里,老爱小,小敬老,和睦团结,幸福快乐。
C
刘万海,一个普通的男人,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稳定收入,虽然工作环境不尽人意,工作强度常常令他疲惫不堪,但是在他的脸上,却始终挂着一丝幸福的微笑,这份微笑源于家庭的温馨和责任。
刘万海与妻子于文莉结婚近17年了,这期间孝顺的小两口赡养了双方的四位老人。平日里他们跑前跑后细心地照顾着每一位老人,每当老人生病的时候,他们更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在床前服侍老人吃药、给老人又擦又洗,使老人在幸福中安度晚年。
妻子于文莉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平时丈夫在外务工,她便努力操持家务。尽管家里很不富裕,但是50多平方米的小屋,被她收拾得干净而又温馨。
每天,只要刘万海忙完手头上的活,便会帮助妻子干些家务,洗衣服、做饭,凡是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生怕妻子累着。17年来,他把一个男人博大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贤淑、温柔的妻子,献给了这个家。
令夫妻俩最为骄傲、也是最为幸福的就是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刘彤了。只有15岁的孩子,是一个非常懂事和上进的孩子。在学校她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家里她很乖巧,每天复习完功课,都要陪着姥爷聊天,看电视专挑姥爷最爱看的电视节目。
这个家每天都充满着无限的幸福与快乐。
D
30平方米的小屋看起来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却被浓浓的爱意所包围,让人感觉很温暖。在这个小屋里,王广兵用全部的爱,一边照顾年过花甲的岳父岳母,一边呵护着视力残疾的妻子和患有肾病的儿子。
每天,王广兵都要骑着人力三轮车出去揽活儿,风里来雨里去,一忙就是一天。有的时候不出车,他就在家里打扫打扫庭院、修理一下破旧的三轮车。每个月,他最多也只能挣五六百元,但是就是些钱,供养着全家五口人。
妻子徐晓婷虽然视力有些残疾,但她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收拾屋子、洗衣服、做饭,只要是她能干的活,她都一个人揽下来。不大的小屋被她收拾得既干净又整洁。
平日里,王广兵和妻子徐晓婷只要是不忙,都会一起陪着上小学的儿子王昱森复习功课。由于从小就受肾病的折磨,孩子身体一直都很虚弱。这些年来,夫妻俩从没放弃过对儿子的治疗。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孩子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现在,小昱森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异。
在父母的引导下,懂事的小昱森每天复习完功课,都会陪着姥姥、姥爷一起看电视,还要时不时的给姥姥捶捶背、给姥爷揉揉腿。
在这个30平米的小屋里,到处都充满着浓浓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