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草根画家胡海峰(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5-04 13:48:25

  东北网双鸭山5月4日电 “只要肯奋斗,能抓住机遇,就会成功!今年38岁的青年画家胡海峰在对艺术孜孜求索的过程中悟出这样一番道理。

  经过30余年的执着追求,今年5月,胡海峰将举办个人画展,双鸭山市文联等部门正为他选择合适的展厅,届时,他的60余幅作品将一一展出,以飨家乡书画爱好者。

  求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采访胡海峰是在双鸭山益人家园他的一间大画室内。初次见他,也许你记不住他的外貌,但他的画和书法作品却一下就能吸引住你的眼球:西侧墙上是一幅《泥金小楷》临贴,东侧墙面分别是他的工笔画《咏兰》、《寂》,那是一种祥和美丽、天籁般的世界,晶莹剔透的蓝色背景下,一株兰草是那般清丽与脱俗,几片秋后的残荷,几棵枯萎的莲蓬,蔫蔫的,营造出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蕴,让人久久回味。难怪看过他的画的名家这样评价他:画面丰富而厚重、表达细腻,很有内涵!

  谈起自己对书画的爱好,胡海峰说那缘自于一种兴趣,自己和书画结缘是在7岁。那时,他的五姐是美术老师,闲暇时,五姐喜欢在家“舞文弄墨”,而每每这时,他就不眨眼地看着五姐在纸上“变戏法”,心里满是羡慕。看着年幼的弟弟如此喜欢绘画和书法,姐姐给他买了小蜡笔,并把自己的毛笔送给他,正是这盒小蜡笔和一支毛笔绘就了胡海峰的书画梦。在姐姐的“点拨”下,他的进步很快,观察街上飞跑的大卡车、画大卡车;坐下来静静地写毛笔字,这成了他书画的第一课。

  磨砺:经风历雨痴心创作

  17岁那年,胡海峰结识了双鸭山市书法家徐光伟(现在北京任职工作),在他的指导下,海峰开始潜心学习书法。为了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视野,初中毕业后,胡海峰自费到双鸭山市师范学校学习美术教育。虽说他是名自费生,可专业成绩在班上却总是名列榜首。

  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胡海峰在一家国营单位参加了工作,生活顺心安逸,但他并不满足,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于是他下海经商,7年中,他开过装潢社、租影碟甚至是饭店,几经“折腾”让他愈加清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最想要的还是书画艺术!之后,他便专心地地画起来、写起来……

  坚信:种子总会破土而出

  2005年,徐光伟告诉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工作室向社会招生。经过重重考试,8月末,他接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学习是胡海峰书画技艺突飞猛进的一年,“每天学习很紧张却很充实”胡海峰这样形容他在研究生班的学习生活。每天早上他要骑自行车从北京雍和宫附近的招待所出发,赶到学院上课。在北京期间,他住的是一个简陋的地下室招待所,屋里又暗又潮,但为了学习,他没有丝毫怨言。

  胡海峰从中国书画研究生院毕业后和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画廊。2007年胡海峰年俞八旬的老母亲到北京看望儿子,临走时,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儿子,在北京好好干,等妈不行了,再给你打电话……”身为家里的长子,回忆起母亲的话,胡海峰夜不能寐。为了能更好的照顾母亲,两个月后,他回到了家乡。

  回家后,胡海峰并没有因此而停滞,2007年,经过努力,他的工笔画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他的书法作品也分别入展中国书画家协会的全国第四届刻字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纪念邓小平诞辰全国书法展、黑龙江——日本长岐中日书法邀请展。他告诉记者,今后,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他将在家长的沃土上更加努力,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更美的蓝图……

作者: 缨春    来源: 双鸭山广播电视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