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别让"免费"成摆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4-21 10:00:56

  免费电话是沟通民意的渠道,不能摆样子、走过场,更不该把本应政府部门承担的服务,转移到下属企事业单位,变相收费。

  前不久,家里亲戚的身份证被人盗用,为了查询相关信息,几乎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来拨打公安部门公布的免费查询电话。但不是长时间占线打不通,就是接通后排队等待人工服务时断线。不得已,只好通过查号台问到另一部168收费声讯电话,一拨即通,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也很全面详细。事后查询话费,一分钟收费3元,着实不便宜。

  免费的打不通,收费的一拨就通,个中原因让人寻味。

  亲戚是个细心人,深究之后,他发现,这个收费电话的开办单位就是相关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参与建立的一家公司。“通”与“不通”的原因于是变得清晰起来。公司要盈利,必须通过多开设线路、多雇佣服务人员来扩大收费电话的业务量,否则总也打不通还从哪里赚钱?而政府部门的服务是无偿的,如果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岂能随时打通?

  如今,为了便民,不少政府部门公布了免费的服务电话。然而,其中许多免费电话根本打不通,有的24小时免费电话甚至在深夜也是长时间占线。遇有急事,多数老百姓都不得不拨打收费电话。一来二去,许多人习惯了“因为免费所以不通”的现实,不再对免费服务电话抱希望,免费电话逐渐变成摆设。

  更让老百姓不满的是,免费电话所涵盖的种种公用信息,往往被拥有这些信息的政府机构“提供”给运营收费信息服务的企业。政府机构提供的方式有时是出售,有时是按使用率收取费用。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怀疑,那些政府机构并非不知道自己开通的免费电话总是打不通,也并非不知道打不通的原因,而是就要让电话很难打通,这样收费的电话才会有许多人去打,其出售的信息才能卖个好价钱。

  无疑,设立免费电话等便民服务措施的初衷是好的,是沟通民情民意的有效途径,也是根据百姓建议改进工作的便捷手段,是服务型政府的标志之一。但是要让免费电话真正便民,不是公布一个号码那么简单,它考验着政府为百姓服务的诚意。这其中,关键是相关政府机构要舍得投入。例如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电话数量、尽量缩短等候和占线时间、增设语音留言功能、将百姓的咨询留言分类后交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解决、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等,这一项项都需要相关机构采取细致的措施切实解决,而不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更不应该把本应政府部门承担的服务,转移到下属企事业单位,变相收费。

  与此同时,不少老百姓发现,眼下企业公布的免费咨询电话,如银行、电信、证券等,倒是越来越好打,不仅很容易接通,而且服务态度好。应当说,这是企业间竞争带来的服务改善,虽然说到底是为了商业利益,但毕竟方便了百姓。相比之下,政府部门是靠财政资金即税收收入运转的,更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竭诚为民服务,不摆花架子,别让免费电话成了摆设。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