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21日电 “打工收入已经成为我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现在的政策好,出门打工不用担心拖欠工资,干活更踏实了。没打工前,我家四口人靠种地每年仅能收入5000多元,现在每年至少也能多挣回1万元。”集贤县福利镇长征村村民张洪义说出了这几年自己打工的感受。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家门,遨游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们不再以种地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是通过打工为自己寻找到了另一份创业天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可以说是同农村传统的种植、养殖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据双鸭山市农委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市今年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766人。其中:乡内9328人,乡外县内7599人,县外省内8330人,省外国内15260人,国外249人,实现劳务收入3721.5万元。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但有效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现实矛盾,而且为农村的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集贤县福利镇长征村村民张洪义就是通过这几年外出打工,盖起了新房,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打工让我尝到了甜头,今后打工这条路,我还要继续走下去。”张洪义说道。该村刘继春家的五个孩子全都长年以打工为生。而像父子、夫妻、兄弟、姊妹同时在外打工的,在该市广大农村家庭中尤为普遍。
据了解,双鸭山市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把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切入点,拓展农民就业渠道的重要支撑点和构筑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根本立足点。今年该市更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通过抓组织、抓培训、抓输出、抓基地,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以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市各县区先后组织了大型的劳务输出活动,仅3月25日,在新闻夜航与该市劳转办联合举办的劳务大集上,就有81家用工企业参加,其中省外33家,省内48家,提供用工岗位216个,有1200多农民参加了此次大集,签订用工协议302份。同时,该市还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重点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电焊、机动车维修、电子操作工等专业为主,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该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共培训农民工3925人,其中:技能培训1014人,引导性培训2911人。不但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也逐年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