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14日电 4月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走进二九一农业分公司第三管理区水稻专业作业站10站的晒场,一座红色的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在大棚的门前一座银色的小型锅炉炉火正旺。锅炉底部两根长管通向大棚里面。长管浑身钻着小孔,小孔冒着热腾的白汽,一会儿的工夫就把大棚变成了“汗蒸馆”。这就是二九一分公司今年新购进的稻种蒸汽催芽器。
“我们昨天组装的,今天开炉正式催芽。”10作业站站长张德财对前来检查工作的分公司主抓水稻生产的副经理张维海和生产技术部的于居河部长说。
“走,进去看看。”张维海说着就撩开大棚外的红色苫布,并说:“大棚多盖一层苫布这招好。”
“苫布是站长从自己家里拿来的。刚开始大棚的温度总上不来,尤其是晚间温度降得太快。”10站书记说。
“嘟嘟……”一台装着稻种的小四轮靠近催芽棚。“刘占双,怎么拉这么多?”负责催芽的技术员问。“俺爸家的6公顷稻种我也给拉来了。”“噢,那就往里搬吧。”技术员说着也顺手抱了一袋进了大棚。“这上下三个格放在哪催芽最好?”刘占双问。“上下温度差不多,不信你看看温度计。”技术员说着手指向挂在大棚里的温度计。
“大伙对蒸汽催芽认识高吗?”“高!你没看都争着进催芽室呢。我们站是分公司水稻科技示范区,员工对种植标准认识很高,接受新技术能力也强。全站260
座大棚都已摆好盘,就等催芽播种。”10站站长和张维海副经理边说边走出催芽大棚。
“你这袋稻种要是用30多度的热乎水再过一遍,让它里面有一点温度催芽会更好、更均。”于居河部长摸着刘占双处理过的稻种说。“好,下车就按你说的办。”刘占双爽快地答应着。
“嘟嘟……”刘占双的车刚开走,科技大户孙法宪的240亩水稻种子车又开了进来。
“汗蒸馆”三层床铺又多了几个胖得溜圆的“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