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别给“红楼”涂抹太多杂色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4-11 08:34:36

  《红楼梦》是一处宝藏,这部传世之作到现在还维系着许多人的梦想,一场“红楼梦中人”的选秀,让多少普通男女都动了凡心,希望凭个运气,一闪身进入荣宁二府,从此一举成名。可以说,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其号召力至今无穷无尽,但是近来,“红楼”的颜色却被种种基于“奇异”动机的梦想弄得很杂。

  最近一次的“涂抹”是日本作家芦边拓将这一名著变成了暴力与血腥的办案现场。这本已经被内地翻译的《红楼梦杀人事件》引起了强烈争议,贾宝玉摇身一变当上了业余侦探,大观园的美女们接连死于杀人事件,连大观园内的“居民”们也钟情于探案,由探春发起成立的海棠诗社,竟变成解疑破谜的“海棠谜社”。据说,作者为这本书构思了数年之久。

  而去年8月,张广天导演的戏剧版《红楼梦》给观众留下的荒诞无稽的印象也尚未完全消退,除了剧中人名和《红楼梦》基本一致外,其他情节都被大胆恶搞,贾宝玉的红颜知己是史湘云,前者是哭哭啼啼的落魄公子,后者是惟利是图的家庭妇女。整部话剧与其说是被颠覆,不如说是被人“借壳”上市。

  《红楼梦》之所以被尊为宝藏,因为其中蕴含着最为丰富的人性、艺术和思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红楼梦》,也是源于一种心灵上的亲近,因为这本书中每一位鲜活人物的命运都能够被仔细研读,带给现代人生命的感悟和精神的开掘。

  可是,目前的《红楼梦》却因商业色彩,以及种种哗众取宠的个人目的而跌入凡尘“迷梦”的状态。《红楼梦》的精髓被外在的喧嚣所遮盖,宝玉、黛玉、宝钗的命运被后来者随意篡改,打上了自己的深深烙印。也许这些行为并不是出于功利目的,但是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不是为了瞻得更远,而是为了显耀而张扬地胡乱涂鸦,真是以“个人色彩”辱没了这部巨著。

  此次,胡玫导演的电影版本开拍在即,在经历了太多浮躁气息之后,《红楼梦》需要一次艺术上的雅致洗涤,让人们悟及其中的灵性和哭泣,在“假语村言”中体味曹雪芹的满纸辛酸,人世的盛衰、浮沉、悲凉与超脱,这才是众人希望看到的经典的玄妙,才是人们梦中的“红楼”。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