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2007年双鸭山市GDP突破200亿元综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4-07 14:14:08

  东北网双鸭山4月7日电 2007年是双鸭山市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一年。

  经济发展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又好又快发展,整体实力实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跃上200亿元新台阶!

  这是继2002年双鸭山市GDP突破百亿元大关后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根据测算,2007年双鸭山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幅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在全省城市中GDP总量居第八位,增幅排名第四位,增速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GDP总量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3亿元,增长21.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4.5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0亿元,增长12.0%。

  五年关山飞渡,五年变化显著。五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引人关注,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令人瞩目。

  双鸭山地处偏远、一度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造成了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城建欠账多、就业压力大。

  在2002年以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到100亿元,人均财力在全省倒数第一,全市下岗和失业人口达8.2万人,贫困人口达6万人。

  面对经济发展的困境和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双鸭山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粮食主产区的战略机遇,努力推进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的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质量明显提升,又好又快发展和跨越发展势头明显,实现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奋力崛起的历史跨越,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招商上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回眸过去的5年,招商引资上项目唱响了双鸭山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奠定了双鸭山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五年中,双鸭山市把招商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推力,作为振兴之魂、转型之根、发展之源,以大集团、大企业、大的战略投资伙伴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招商引资收益率、财税贡献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奏响了招大客商、上大项目、促大发展的强劲乐章。五年来,唐山建龙钢铁、大唐热电、电厂三期、煤矸石空心砖厂扩建、钢铁废渣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竣工投产,鲁能煤电化、国电龙兴煤电一体化、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开发工作进入了双鸭山历史上数量最多、投资额最大、开工率最高、成效最好的时期。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2亿元,增长1.1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8.4%,比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9亿元,增长34.9%,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亿元,增长29.8%。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56元,同比增长1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865元,增长9.5%。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在2007年全市GDP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8.6:42.8:28.6,与2005年相比,一产业比重降低0.5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8%。非国有经济投资58.6亿元,增长7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8.6%,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几年来,双鸭山市始终坚持谋发展、抓长远,谋民生、促和谐,以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2007年,关系民生的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余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万人,30062名农村低保对象得到救助。7.6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得到保障,市本级保障标准提高到170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万余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实现不断增长。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61处。加快推进沉陷区治理工程,累计开工住宅面积97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0670户,对棚户区近5000户动迁户给予了300元/平方米的补助,为37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廉租房补贴,改造贫困残疾人危房210户。维修改造5所农村敬老院,在76个社区成立老年活动站,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推进农村大病救助工作,救助人口达1756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修建农村公路64条350.7公里,全市80%以上的试点村、29个乡镇、171个建制村拥有了白色路面,受益人口达到52万人。建设村屯垃圾填埋点166个,改厕3338个,近千户农民用上了沼气等清洁能源。

  主要农产品获较好收成,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35.5万吨;畜牧业发展态势较好,全年肉类产量20.2万吨,增长23.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27.6%、19.9%和14.3%;鲜蛋产量2.3万吨,增长4.3%;牛奶产量4.6万吨,增长20.4%。

  ——工业引擎效应突出。近年来,双鸭山市相继规划和建设了以黑龙江建龙钢铁公司为主的钢铁工业园,以热电联产项目为主的热电工业园,以东荣煤矿为主的煤化工业园,以双鸭山发电公司为主的电力工业园,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吸引项目、留住资金的承载功能大为增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增速比上年提升14.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提升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9.4个百分点。全市煤炭产量达2000万吨,双矿集团完成1280万吨。地方企业的税收贡献率显著提升,仅建龙集团实现税收3亿元,占市本级税额的30%,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全市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投资持续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5亿元,增长87.3%,所占比重为7.5%;从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1亿元,增长13.5%,其中工业投资64.5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5亿元,增长26.0%。

  ——消费品市场红火。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0%,所占比重为60.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3%。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2.6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6亿元,增长19.1%;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4亿元,增长7.7%。

  ——外经外贸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8%,其中出口总额7.2亿美元,增长195.6%,进口总额0.2亿美元,增长159.5%。

  从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GDP实现了100亿到200亿的历史跨越,这些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双鸭山市委九届四次全会进一步确立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推进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迅速提升。

  新目标的制定,新战略的实施,双鸭山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新时期也将随之到来。

  我们已经做好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一切准备,我们已经在这片充满激情的热土上勾画了美好而又光明的前程,一个全面振兴的时期已经到来。

  我们的脚步正在踏着时代的脉搏前进。

作者: 于国辉 刘德富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