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黄石的孩子>中规中矩的感动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4-07 08:25:47

  观影时间:4月3日 观影地点:新世纪影院 观影人数:30人 观影打分:7.7

 
  陈汉生(周润发饰)和女医生(米切尔饰)之间有一段感情经历。

  作为一部按照国际标准制作的影片,《黄石的孩子》即使不能给观众带来惊喜,也不会让他们失望。导演罗杰·波斯蒂伍德把这部电影处理得温馨感人,所有细节都照顾得恰到好处,无论技术指标还是艺术指标,都能令观众感受到国际标准的精致。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作为观众还有什么理由感到不满足呢?

  不过国内观众似乎还真的就是不太买它的账。我所参在的电影厅里的大部分观众都觉得没什么感觉。虽然从电影的角度来看《黄石的孩子》,无论如何它都是一部制作精良、物有所值的影片,但为什么中国观众就是感动不了呢?

  问题就在于,如果这部电影叫做《喀布尔的孩子》或者《哈伯罗内的孩子》,我们作为中国观众就不会有什么不满足。即使喀布尔是中亚国家阿富汗的首都,而哈伯罗内是南部非洲国家博茨瓦纳的首都,但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这两个地名即使在火星上也不会影响他们对故事的感动。

  当然这个比喻有点过分,好的故事应该是能够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差异,从而感动所有人内心深处所共同的人性。《黄石的孩子》即使没有达到那种高度,但也在很努力地向这个方向在前进。我们不同于鲸鱼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超越自己的身份和视角来思考问题。但从内心的小小私欲来说,我还是希望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背景和道具的位置。

  《黄石的孩子》中,对于情感和剧情,对于画面和音乐,对于电影的一切一切,都有着精准的设计。这种发达工业体系下的产品,无论如何都会满足一部分观众的情感需求。但我相信中国观众最后一定还是愿意看反映中国人情感的电影。只要我们能给他们提供一样的品质保证,在平等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一定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发现和感动。

  □张小北(北京 电视编导)

  观影意见·正方

  朴实的行动很感人

  ●大聪(男,27岁,报纸编辑)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很完整,基本上能够让观众明白前因后果。我在最后一幕,也就是孩子们在何克的裹尸布上签名的那一刻,彻底被感动了,那些他所帮助的孩子们将永远陪伴在他的左右,即便长眠地下,他也不会孤独。虽然何克从来没有说过自己要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奉献一切,中间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他仍以一颗善良的心(可能遗传自他的父母)关怀着这些与他无亲无故的异国人,他的思想并不伟大,却以实际的行动感动世人。其实以导演的功力结尾处理得浪漫一点肯定没问题,然而他却用最朴实的方式收尾,看着当年的孩子如今的老人娓娓道来,感叹人性的光辉。

  海归白领就那样

  ●阿图地图(男,30岁,程序员)

  我倒是很能认可周润发的表演方式,虽然他扮演的新四军军官陈汉生(英文名杰克)浑身散发一股“好莱坞气息”,但是影片还是为他设置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背景。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又做建筑工作,一个海归白领说话是那种洋腔洋调,难道不是很合理吗?陈汉生在影片中的大部分时间面对的都是英国记者或者美国医生,用对方熟悉的言谈举止来交流,也是很自然的。其实稍微注意一下周润发衬在背景里的一些对白和举止,就会发现其实是很地道的中国腔。比如他指挥八路军安放炸药,念的中文对白铿锵有力全无半点洋味。所以我觉得,周润发的西化表演不是过失,而是有心设计的合理举动。

  观影意见·反方

  动机不清无法感动

  ●小静(女,25岁,会计事务所职员)

  基本上没有被故事和人物感动,不太明白何克为什么非得去黄石,他不原来是个记者,要揭露真相吗?结果半道人生目标就改变了。他和那些孩子之间的情感刻画也特别断裂,不完整,没有过程,石凯那个孩子的别扭太不自然了。何克和女医生的关系也没意思,女医生毫无魅力,我宁愿他和王老板发生点暧昧。

  最失败的是故事讲完,你也不太明白何克究竟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他到底是为了什么来到中国?这些都没有清晰地表现出来,当然,我对乔纳森的帅还是很满意的,在行走了那么久之后,他依然能够风度翩翩地穿着白衫走出来,像个英国贵族而不是乡村教师,就是为了看《黄石的孩子》也还算值得。

  抗日战士太洋气

  ●飘零(男,29岁,杂志编辑)

  可能这些年多在好莱坞浸淫,也可能是因为英语对白的原因,周润发在《黄石的孩子》中表演过于西化。虽然我看的是国语配音版,但发哥在片中说话中手势频繁、表情丰富,实在不像观众想象中新四军的形象,甚至和中国人内向、严谨的风格有差异。

  片中有个场景,周润发炸掉了南京税务局的楼,然后说了一句“这才是我最想要的。”看多了好莱坞电影的我,条件反射地联想到一句西片经典台词“That‘s What I am talking about it”,估计周润发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好莱坞拍戏呢,而不是在演合拍片。

  采写/本报记者 杨林

  精确观影报告

  观众平均分:7.7分(10分制)

  ●有47%的观众表示前来观看该片是因为喜欢主角乔纳森。

  ●有33%的观众表示最被影片打动的是主角何克的人道主义精神。

  ●有37%的观众表示影片的不足之处是孩子们的气质过于现代。

  ●有80%的观众表示,乔纳森在片中的表现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有53%的观众表示会向朋友推荐这部电影。

  开头抓人后头闷

  “新京报·新世纪”联合观影第85期之《黄石的孩子》

 
  乔纳森扮演的战地记者非常具有正义感。

  新京报·新世纪联合观影第85期于4月3日在新世纪影城举行,本期共邀请30名观众一起观看了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的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抗战题材影片《黄石的孩子》,最终观众打出了7.7分的平均分(10分制),对于片中两位大牌“绿叶”周润发和杨紫琼的加盟,大多观众表示“并不感冒”。

  在吸引观众前来观看影片的选项中,两位华语影坛的大腕周润发和杨紫琼似乎并没有太大号召力,反倒是主角乔纳森的加盟以及讲述救孤儿的故事主线更让观众产生兴趣。不过对于如何看待由外国导演执导的中国抗战题材影片的问题,除了部分观众表示“第三方视角更客观”之外,大多观众则表示无所谓,因为“这类影片在国内不会引起太大的影响”。

  尽管有33%的观众表示,片中表现英国记者何克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影片最打动观众的地方,但是表示“没有被打动”的观众也占到了30%,不少观众认为,影片的前40分钟剧情和节奏都还比较抓人,但是后半部却让观众感觉“很闷”,叙事节奏明显缓慢,此外,片中后半段也缺乏令人震撼的战争或者残杀的场面,令观众在感官上大打折扣。

  对于片中演员的表演,主角乔纳森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而对于周润发观众则感觉他不太适合演新四军。此外,片中出现的孩子们也引发了观众的质疑,认为他们的形象气质过于现代,不够本土化。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