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学生“厌学”缘自“厌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4-03 09:23:22

  “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这是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24所北京地区高校的3366名老师和16591名学生。(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部分学生厌学,差不多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难题。多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为此困扰。然而,笔者认为,学生因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不喜欢某一门功课的现象,在各级学校也是常有的事。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看过一项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带着他创立的“理解教育”理论在一学校做过一份学生调查,在问到“你喜欢的老师有几位”时,52%的学生回答只有2位及以下;在问到“不喜欢的老师有几位”时,近31%的学生称有3位以上。由此看来,很多学生都是因为不喜欢某一门功课的老师而讨厌这门功课。

  事实上,学生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中,又与大部分教师观念陈旧,部分教师凭着感觉在教书有关。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老师,上课要么聊天,要么睡觉。厌学情绪从一门开始,到多门发展,最终整个学习都讨厌起来。因此,对于学校的教师来说,试着多进行一些教育行为的课题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了。当然,注重高质量和创新性是关键。

  因此,要让学生不“厌学”,首先要让学生不“厌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以无私的关爱换取学生的热爱,以真诚的尊重换取学生的敬重,让学生不“厌师”,乃至尊师爱师,从而变为好学乐学,最终学有所成。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少年时也是个厌学的学生,常常挨老师的批评和责骂,唯有一位语文老师发现他作文写得不赖,就在班里当众表扬他,说他只要好好努力,肯定有出息。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从此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也非常喜欢上他的语文课,后来竟意外地成为了作家。

  学生“厌学”多半缘于“厌师”,这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警示。教师只有用自己真诚的尊重、爱护去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才能使学生变“厌师”为“爱师”,变“厌学”为“好学”,从而健康成长,乃至成为优秀人才。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