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时光,冲着旅游景点的名气,踏青畅游。然而,一路上,左也门票,右也门票,大票套小票,一圈下来,一家三口,近千元没了影。这样的旅游,虽然享受着精神愉悦,可多少也透露着一种无奈。
目前,国内著名景点的票价动辄上百,相当于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的9%。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这么高的票价就成了“快乐负担”。对那些低收入者来说,旅游更是成了一种奢侈。景区的民生理念怎能叫响?而国外,门票占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的1%以下,还有很多景点免费进入,充分体现了景区的准公共资源特性。
其实,一张小小的门票,连着交通、餐饮、娱乐等旅游综合产业的发展。门票降点价,算小账可能吃亏了,但薄利多销,旅游人数上来了,旅客逗留天数增加了,消费自然也就增加了。这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如今,休假制度改了,必将改变游客“扎堆出门”的局面。旅行社也逐渐从“三点一线到处跑,高价门票赚不少”的利益分成阶段,进入到以满足游客精神需求为导向的价值服务阶段。同时,开发旅游衍生品,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将成为一种趋势。若那些著名景点还坚持“不信你不来”的傲慢态度,那么,他们终究会体味到“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