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芝加哥那天,这边的项目经办人——一位华裔中年女士开车到机场接我们,随行还有一位女留学生。在随后几天的接触中,就是这位女留学生,引发了我们一行人对于学历和经历孰轻孰重的思考。
这名毕业于北京一所市属高校的女孩,毕业后就负笈英伦,在英国花了近2年时间,拿了个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回国后似乎不太如意,又在亲戚的帮助下来到芝加哥,再度留学。两年过去,女孩又成功获得了一个MBA学位。在国内看来,一个计算机本科,一个留英计算机硕士,再加一个留美MBA——还是金融方向的,英语水平自然是无可挑剔,这样的综合条件,即使在美国也应该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了吧。
那位中年女士的回答却出人意料。用她的话说,一个金融方向的MBA,只要能进芝加哥任何一家金融类公司,一年挣上20万美元完全没问题。但这个手握英美两个硕士学位,主攻股票证券的中国女孩,却不仅找不到20万年薪的工作,甚至连年薪2万的都很困难,问题何在?
原来她一直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念书下来,在她的工作简历上没有任何一段相对完整的专业从业经历。依照那位健谈女士绘声绘色的形容就是,那些端坐在芝加哥市中心摩天大楼里的人事经理们看到她的简历后,无不都先是眼前一亮,接着却又一律做不可思议的惊讶状:你拿下两个硕士学位,居然毫无从业经历?I’m sorry……
在这里,学历+经历=20万,学历-经历<2万,甚至某些时候,学历-经历=0。人们会问,对于二次就业者来说,具备从业经历并不难,但对初次就业者,哪来的经历呢?
答案很明显:实习和实践教学。多年来,国内诸多高校一直没有将这个问题视为关乎教育和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并贯彻于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之中,特别是不少高校在大规模扩招后,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实践教学更是一再压缩,实习也基本上成了学生自主、自助,学校一推了之的“放羊”状态。甚至连近年来不少以技能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都无法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实验、实践和实习,课堂教学一统天下,课堂里又是书本教学一台戏唱到黑。
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除了学校不知社会为何物,除了书本不知知识为何物的大龄“中学生”。这位女孩面临的困境,正是我们高等教育中严重忽视甚至无视学生实践经历积累,并使学生被误导、被催眠的真实写照。
毕业后从事专业实务的学生须有实践经历,从事专业研究者则须有项目和课题的研究经历,如此方能变死学历为活学识、真能力。盲目跟风考研、考博者,你意识到了重学历、轻经历的风险,以及将由此付出的沉重代价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