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老师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要求7分钟完成打劫。他表示这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3月20日信息时报)。
科学史的发展是逐步把科学家的尖端发现变为常识,思想史的发展是逐步把思想家的前沿探索变为常识,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据说是靠了“对看上去很美的事情抱有天然戒心”的常识,判断一个人甚至一个社会是否正常恐怕也得看其主流价值取向是否符合常识,或者是否还记得常识,因为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看上去最简单化的常识。那么,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的7分钟计划,还符合常识吗?
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或者径直说教师是干什么的,常识告诉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常识告诉我们,传真诚善良美好的做人处世之道,授可成社会有用人才之业,解人生学业技艺生活之惑。显然,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的7分钟计划,这既不是传真诚善良美好之道,也不是授可成社会有用人才之业,又不是解人生学业技艺生活之惑。
该老师表示,他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哈佛大学及其商学院当然是举世闻名的,可是,且不说此等“打劫银行”计划是否真的曾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案,即使真的曾经是其教案,还有3个常识性的疑问:现在还是不是其教案了还是早被当作失败教案而自我淘汰了?曾是独立教案还是某个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断章取义乱用?是不是其经典的成功教案或者是功效很好的典范教案还是偶被用过但不被广泛认可的昙花教案?
该老师表示,他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目的是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这显然违背常识,从善到善的路径很多,为什么要选择从恶到善的路径?倘若要求学生制定“在银行遭遇歹徒打劫怎样智慧制敌”的行动计划,倘若要求学生制定“面临歹徒打劫银行如何保护自己并协助报警”的安全计划,倘若要求学生制定“遭遇歹徒绑架后怎么样求救和自救”的行动计划,难道不是符合常识吗?
鲁迅曾经说过,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看到大学老师如此这般的教学安排,联想到多年来大学的高昂收费、混乱的管理和令人失望的教学情况,实在不想多说什么。可是高昂的学费已经付出去了,而且支付还是现在将来进行时,孩子还在大学没有毕业,孩子将来的工作还不知道如何着落,而某些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是这样违背常识的德性,实在难以用沉默来表示内心的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