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正文
“彼得•潘”女孩怎么长大?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3-17 09:50:25
 本期人物:小爱(化名)

    性别:女

    年龄:28岁

    学历:硕士

    身份:公司职员

 

资料图片:童话故事里的“彼得·潘”。

    确切地说,小爱在咨询室的出现,是地地道道的“隆重登场”——随行的队伍竟然达到4个之多:奶奶、爸爸、妈妈、老公!5个人浩浩荡荡地在接待厅里一落座,我专业的火眼金睛立刻看出了端倪:小爱坐在爸爸和老公中间,奶奶和妈妈坐在她的对面,四个人的身体全部倾向小爱,目光也都集中到她的身上,而小爱则低着脑袋、撅着嘴,怎么看怎么像一个万分委屈的小孩。

  家庭故事 “重女轻男”的大家族

    小爱的父亲生长在一个庞大而富足的家族中,兄弟5个,他排行老小。因为四个哥哥结婚后全部生的是男孩,所以大家便把“千金梦”寄托到了他的身上,希望他为这个三代无女的家族锦上添“花”。在如此热烈的期盼下,小爱不负众望地出生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和关爱齐刷刷地转移到了她身上,她变成了整个家族手心里的宝,连大她5岁的小堂哥都欢喜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我有公主妹妹了!”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爱,就这样在无尽的宠爱中渐渐地长大,人人都说她是这个年代难得的乖巧女孩,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读书、工作、恋爱、嫁人。

    可是,问题发生了———

    公主爱自残

    小爱的婚姻属于“钦定”——父母替她挑选的丈夫,人品、长相、学历、脾气……样样都好得不消说,更重要的是,他非常乐意加入娇宠小爱的大军。

    其实,问题在结婚前就已经出现——小爱在恋爱之中变得非常情绪化,动不动就会哭泣,再不就大发脾气。但大家并没有太当作一回事情,以为只要做丈夫的大度宽容,小两口的关系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结婚第三天早上,小爱的老公醒来,发现小爱不见了,枕头却湿了一大片!他吓坏了,楼上楼下挨个房间寻找,最后才发现小爱躲在保姆室里,不停地用针扎自己的胳膊。老公冲过去,紧紧地抱住她,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爱什么也不说,只是冲着他大声尖叫,对他又踢又咬,直到累得实在无力了,方才停歇……

    很多天以后,大家才知道,小爱当时的反应,是因为老公半夜翻身以后,忘记了继续搂着她睡,于是她坚信他对自己“没感情”。

    十万火急的家庭会议

    因为这件事,全家连续召开家庭会议,会议由奶奶主持,主要讨论小爱的丈夫该如何对待小爱。“她就是这个脾气,你一定要顺毛摸的!”奶奶说。小爱丈夫虚心听讲、频频点头,向大家保证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然而,没过多久,小爱的情绪再一次爆发了,起因是老公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邀请她,她说不去,于是老公自己走了。小爱哭得天翻地覆,哭不动了,才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又把结婚戒指褪下来放在梳妆台上,准备“离婚”……

    婚当然没有离成,因为小爱一转眼又会像个孩子一样钻进老公怀里,万般依恋的样子。可是,类似的情绪事件依然不断发生,老公这才意识到,问题似乎需要更加专业的处理。于是,一家人再次开会,并最终决定陪她一起来做做心理咨询。

    真心告白

    我请小爱一个人进会谈室,她的四位护花使者都紧张地站了起来,从接待厅到会谈室,10步路不到的距离,他们竟然也一直目送着她。

    我启发小爱多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爱渐渐地话多起来,原来那个孩子的模样隐隐地消退了一些。

    “您知道吗?他们都以为我很开心,其实我一点也不开心!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听他们的,因为我知道他们为我好,可是有时候又觉得那些不是我想要的。不过我不敢自作主张,因为他们都比我懂得多,离开他们我什么都不会,我害怕失去他们,包括老公……”

  家庭DNA分析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充满争吵和不快的家庭才会伤人,其实不然。过度的爱一样会伤害一个人,而且有时候伤得更深,因为在爱的名义下,“受害者”往往有口难言,就像小爱。

    过多的爱制造出来“彼得·潘”

    童话故事里,有一个叫做“彼得·潘”的人物,他一直生活在梦幻里,永远也不想长大。现实世界中,也有这样一类拒绝长大的人,他们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喜欢永远被别人当作孩子,喜欢依赖,喜欢永远没有压力和责任的生活氛围,希望别人能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同时又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而又自恋。一句话,患上了“彼得·潘综合征”,而造成这种症状的罪魁祸首,则往往是过度的关爱。

    “彼得·潘综合征”的形成,与原生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小爱,在过分保护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形成了依赖的行为模式,习惯于让别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心理上的独立和分化愿望会逐渐浮现出来。这种愿望可能促使他们产生“独立”和自由的想法,但长期以来的保护却早已剥夺了他们摆脱依赖、独立行事的勇气。因为害怕,所以他们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逃避压力和竞争,他们有许多幻想,但却没有力量将幻想变做真实,永远生活在别人建构的世界中。因此,“别人”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东西,而对于“关系”,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在意。因为无法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们紧张、焦虑,并且时时体验着独立和依赖之间的冲突,负面情绪越积越多,“自残自伤”不过是情绪的极端表达式而已。

  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的复制

    在小爱的原生家庭中,所有人都以她为圆心,以爱为半径,不停地编结着一张牢固的关系网,这张网让小爱的人生越来越狭隘,无法接纳圆圈以外的事情。于是,在自己的婚姻中,小爱也渴望生活在这张网中,因为“网”成了爱的“图腾”,在她看来,一切非网状的家庭结构都不是爱。所以,老公的一言一行,对她来说都极富挑战,她破坏和放弃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埋伏在潜意识中的控制和“降服”意愿。这样的婚姻模式,即使丈夫非常配合,也充满危险,因为激越的情绪会愈演愈烈。

  林紫处方: 激活成长欲望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本能的成长欲望,如果欲望没有被压抑,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就会同步增长,如果相反,则心理就会出现发育停滞,人生会长期固着在某个阶段,出现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等诸多不良。

    想要比彼得·潘更幸福的话,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封存在内心深处的成长愿望激活,让它带给你无穷的面对生活的力量。

    1.写下多年来积压在你心头的所有愿望,给每一种愿望找到当初压抑它的人和事,然后给这个愿望评分。

    比如:愿望:我想报考心理专业。

    压抑:父母说:“女孩子学物理太累,学财务最好。”

    评分:渴望度4分,遗憾度5分(因为我一点也不喜欢财务工作)

    2.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做决定,你的人生会发生哪些比现在有趣和更好的变化?

    比如:如果我学了心理专业,我会更了解我自己,会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写下自己现在压抑的愿望,制定一张幸福生活的清单,然后,挑选其中一件你认为最容易的事情入手,自己来主宰自己一次。

    比如:现在的愿望:我要一个人去买鞋,我自己决定哪种款式好看,而且我能够承担选择的后果。

    现在的愿望:我要学会自己去银行、处理账目……

    4.观察和了解一下,你的同龄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会如何保持人格的独立?

  改变相处模式

    告诉自己,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不是唯一的关爱模式,重复病态的模式,只会令你自己的婚姻不快乐。尝试和家人(包括老公)谈一谈,拒绝他们再把你当作小孩,拒绝他们用爱来占有你。头几次,他们一定会很不舒服,因为你的独立会威胁到他们,可是如果你能够举一反三,不断地在各种事情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开始像个成年人那样行动,他们也会随着你慢慢成长起来。

    学习情绪管理

    情绪的产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当的表达方式。阅读一些情绪管理的书籍,或者参加情绪管理的心理小团体,从现在起,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找到比自残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比如:沟通、运动、写作、唱歌……

    只要你愿意,彼得·潘一样也会长大成人。

    林紫:资深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咨询网(www.xlzx.cn)创办人、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企业员工援助(EAP)专家。先后接待来访者近万人,尤其擅长情感咨询、婚前辅导、婚姻家庭问题的咨询与治疗。著有《心灵捕手》丛书。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