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学点繁体字没什么不好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3-14 10:30:39

  简体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应该说这样的提案并非开历史倒车,而是对现行简化汉字的一种有益补充。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倡使用简化汉字,对于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素质功不可没。然而,当时的汉字简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汉字采取了以拼音为标准的“同音合并”原则,将同一发音的不同繁体字合并成一个简体字,这就造成我们在理解简体版文言文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还有将繁体汉字中的精华进行了简化,比如繁体字的“親”和“愛”字,是汉字造字中的杰作,简化之后,就变成了“有亲不见,有爱无心”,实在可惜。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内地人只认简化字而不识繁体字,造成双方交流上的诸多不便。如前几年,宋楚瑜连战来大陆访问,清华大学校长和厦门大学副校长分别出现过不会念字而卡壳以及读错繁体字的事情,实在认人汗颜。

  更为重要的是,不识繁体字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发掘文化资源,都存在一定影响。现代人多数读不懂古籍,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古籍。复旦大学中文教授骆玉明就认为“现在中国人写的文章都是粗糙的,不能精细、精美地欣赏汉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和使用汉字”。这个评价可能有些武断,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也反映出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继承得不够的尴尬现状。笔者虽然是医学学士,但基本读不懂中国的古代医学典籍,常常感到可惜。因为我们那时所受的教育,从来就没有繁体字教育,而这个遗憾,不能在下一代中继续存留。

  中国人要继承传统,要不忘自己的民族之根,要充分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必然不能视繁体字教育而不见。也许有人会反驳,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祖宗,你为何不去学习甲骨文呢?对于研究者而言,修习甲骨文自然有必要,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大部分的传统文化资源还是用繁体字书写而成,因此这两者是有差异的,不能相提并论。

  至于委员们提出的从小学开始繁体字教育,笔者不敢苟同。理由有三:一是小学教育主要是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基础,应以启发式教育为主,没必要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二是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多数孩子简体字还没有认全,何谈学习繁体字;三是目前学生从中学时起才开始学习文言文,而繁体字的学习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学素养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学习繁体字定会事半功倍。

  总之,推行繁体字教育,将是对简体字教育的有益补充。学习点繁体字,只会让我们的文化更有包容性,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我们那么重视外语教育,为什么不能对繁体字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呢?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