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14日电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备春耕工作又拉开了帷幕。
今年全市备春耕生产总体形势较好,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借助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继续看好,投入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的有利契机,加之去年以深松整地、水稻大中棚育苗秋准备和秋季农田基本建设为重点的“三秋”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市备春耕生产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种植意向初步确定,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今年,全市农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621.8万亩,比上年增加20万亩。四大粮食作物呈现“三增一减”态势,即小麦、水稻、大豆分别较上年增加0.5万亩、1万亩、3万亩;玉米较上年减少2万亩。高效经济作物油料、甜菜计划播种面积为49万亩和15万亩,分别较上年增加7万亩和11.5万亩。
春耕资金投入增加,农业贷款陆续投放。全市农林牧渔业总投入预计达到22.6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其中,种植业11.1亿元,牧业9.6亿元,渔业2800万元,林业1.3亿元,其它2820万元。全市春耕期间资金总需求量13.6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种植业已筹集资金8.7亿元。其中,自筹2.5亿元,农贷6.2亿元。另外,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性资金也将于春耕前发放到农民手中,对于缓解春耕生产资金紧张和增加投入标准起到一定作用。
农资市场货源充足,准备工作就绪。全市各有关部门正积极进行种子、化肥、农膜、农药、柴油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供应准备工作。从目前看,全市农资市场除大豆个别品种货源紧张外,其它各类农资货源较充足,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求。今年,预计全市化肥总需求量9.6万吨,已下摆2.47万吨;柴油总需求量4万吨,已下摆1万吨;农药总需求量1240吨,已下摆50吨;农膜总需求量991吨,已下摆148吨;种子总需求量4.3万吨,已下摆0.75万吨。其中,种子部门准备3万吨,农民自备1.3万吨,农民积造农肥605万立方米。
科技备耕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全市围绕推广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当前一些农民急需的适用技术,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82期,培训达6.8万人次,培训内容涉及白瓜种植技术、春播玉米选种等。今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计划达到80万亩,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去年秋季,全市共完成水利土石方111.4万立方米,投入资金1260.2万元,修复水毁工程28处,加高加固堤防15公里,疏竣河道8公里,清淤渠道225公里。目前,全市农机具检修进度过半,其中链轨拖拉机已检修364台,完成应修的70%;大型农具已检修1276台套,完成应修的65%;大中型胶轮拖拉机已检修397台,完成应修的73%;小型轮式拖拉机已检修3720台,完成应修的70%。
针对当前全市备春耕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双鸭山市还坚持做到思想早动员,物资早准备,春耕早动手,抢时间、争主动,采取突破性措施,努力破解制约春耕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备春耕生产工作。
按照“围绕重点产业、围绕农民增收、围绕农业订单”的工作思路,双鸭山市积极组织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做深入细致地工作,确保在3月份全面落实生产措施到村、农户和地块。水田生产充分考虑现有水源工程蓄水情况和供水能力,量水而行。大豆产区引导农民合理轮作,扩大小麦、马铃薯种植面积,推广大豆抗病品种和新技术,减少重迎茬危害。并抢抓春耕前的有效时间,组织群众再掀打井高潮,新建一批抗旱水源和节水灌溉工程,增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春耕前全市要新打抗旱水源井99眼,新增小型水源工程11处。确保水田按时泡田,适时插秧;旱田要保证春种用水,确保一次播种夺全苗。
针对今年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地成本增加的实际情况,双鸭山市还积极引导农民多造多用农家肥,改变单纯依靠无机肥料投入的倾向。认真落实测土配方施肥,做到科学施肥。突出重点抓好水稻大棚育苗工作,今年全市计划投入460万元对新建的水稻大中棚进行政策扶持,从而消灭小棚育秧,全面实现大中棚育苗。继续协调金融部门增大贷款力度,对春耕生产投入困难的贫灾户可采取小额抵押、十户联保、信誉贷款、县乡干部担保等措施,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问题。另一方面帮助农民尽快转化手中余粮,增加自我投入能力,尤其是解决好贫灾户的生产资金,杜绝“白籽”下地,保证贫灾户、劳转户与其它农户一样适时种上地,种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