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13日电 大架山,美于醉人杜鹃香。
太保镇,美于肥沃的土地多打了粮。
城区里,一幢幢高楼正在赶走低矮的棚户土坯房。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推动下,2007年,四方台区一般预算收入和工商税收同比增长48.6%和63.7%,两项增幅均列全市各县区之首,更使得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和谐进步、干部群众团结作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工业篇:“五大产业”构筑经济优势
四方台区紧紧围绕“十一五”工业发展产业格局,构建煤炭开采和运输、煤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旅游“五大产业”,区委、区政府响亮地提出:“集中精力抓招商,全力以赴上项目。”着力构筑经济发展的后蓄优势。
2007年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7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亿元,完成市定指标的133.7%。士友机械生产车间里闪动的弧光和竹园木制品加工厂内工人紧张的生产场景,展现着四方台区招商引资的工作成就。
晨光空心砖、双吉煤矿、双山酒业等招商项目的快速建成与达产,为四方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扬起了风帆。
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谋划区域发展的新动力。目前,四方台区储备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煤化工产业配套区”的区域定位要求,太保工业园区各项规划已经落实,首个入园的煤化工项目前期正在紧张运作中。
农业篇: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四方台区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特色化、劳务化,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11775万元,实现了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的目标,粮食总产量实现1.1万吨,全区无公害面积达到30万亩,138种无公害产品通过省级检测,被列为省级无公害整体推进区。
积极壮大畜牧业,共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1个、重点村3个,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6.2%。
积极推动劳务经济,全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240人,实现劳务收入1509万元。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已建成8个粮食深加工企业,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积极抓好特色发展,四新村的劳动力转移、长富村的黏豆包、建兴村的养猪、七一村的果菜、靠山村的养牛等特色经济已粗具规模。
新农村建设的“五清五改四绿化”、“四建三通”、“三创建三培训”等工作全面推进。
新修建的3条15.8公里的通村公路,让农民致富的路更宽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参合率达到92%,让农民不再为看病发愁。
民生篇:关注民生和谐发展
全面启动了对特有生态资源——“兴安杜鹃”的保护和开发,市环保局已将其列为我市自然生态保护区。退矿还山、退耕还绿,同时重点对山河水库、扁石河等水体进行了水源保护和生态恢复,生态、环保被纳入工作重点。
以提高城区品位、完善城区功能、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解决了群众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城市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2007年开发经济适用住房9万平方米,已有4万平方米竣工,全部竣工后可使1780户居民告别低矮棚户住房,投资368万元改造了北环路,投资116万元改造了4000米城区供排水管网,新建和维修了33座公厕,更有总面积3290平方米的两个广场让居民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
2630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3%以下,并筹措资金21万元对174名贫困学生进行学业救助,230户困难群众在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中实现了脱贫……
工农业生产在奋进的号角中前行。四方台区正运用和谐、繁荣、进步与发展的画笔,描绘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新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