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大打算修订师德条例,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不提倡网上臆造事实抨击他人以及网上谩骂等。
这当然是事出有因。一个人混到专家学者的份上,大约可称为斯文人。既是斯文人,总不能如引车卖浆者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在什么场合说就在什么场合说。但现今的专家学者,似乎颇有些粗犷之气,动辄出口成“脏”,甚至于以粗俗舒愤懑、把谩骂当真性情,眼看着斯文真有就此扫地的危险。
北大似乎还未有显著的斯文扫地之事,此举既可谓见不贤而内自省,亦可谓防患于未然,自然值得肯定。不过,北大的立场仿佛还有点含糊。要我说,对臆造事实抨击他人以及谩骂等行为,不应止于“不提倡”(这含有“允许”的意思),而应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许智宏代表还说,北大将修订的条例仅仅是对老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如果北大有教师有类似行为,校方不会作出处分决定。恕在下愚钝,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条例究竟有什么约束力,又能起到什么规范作用。倘若一名教师因自己的言行失范而影响到学校的清誉,学校竟可以“兼容并包”至不作任何处分吗?莫非头顶专家学者之衔、行谩骂攻击之实,真的全是“个人行为”,与其所在单位竟毫无瓜葛?果真如此,我们恐怕还是不免在纸上的“规范”中忍看斯文继续扫地。
外在约束力之于师德建设不可或缺,是遏制师德沉沦的最后防线。但师德如其他道德一样,其境界高低、修养深浅,端在乎个人修炼。现在有些专家学者,很有点去学术化、去专业化、去斯文化的倾向,学术文章固无足观,道德表现亦颇不堪。学术论争不过是论争,何须自降为“畜生”,以此获得“畜生”式“话语权”?人家提出质疑也不过是提出质疑,又何须斥人“猪狗不如”?问学究理之事充斥“畜生”、“猪狗”一类的话语逻辑,成何体统呢?如此行事,如何“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如何“育人”、“师表”,又何谈“师道尊严”?
野老鄙夫语出粗俗,情有可原。专家学者可是墨水喝得比一般人都多的呀,如何能自比于野老鄙夫,以此自慰?便是泼妇骂街,影响所及,也不过是有限的“街”而已,决不会拿到网上去流布。她若捏造事实、信口雌黄,免不了还要被人讨个“说法”,免不了还要向人赔个礼、道个歉。我就想不通,肆意贬损他人、秽语污人耳目的专家学者,为什么竟能毫发无损且道貌岸然地继续当着专家学者?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们对斯文已经“脱敏”,斯文已经扫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