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正文
培养孩子坚忍勇敢的品质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3-12 09:08:26

  卞迁是一个坚忍勇敢的孩子,对此我们体会很深。卞迁小时候体质并不太好,感冒咳嗽、口腔溃疡、扁桃体发炎是常患的病。记得他4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感冒特别重,扁桃体发炎,打了几次针,但高烧一直不退,夜里烧得直说胡话。但他从不呻吟,只让妈妈给他读故事,白天则照常去学校读书,怎么劝阻他也不听。从小学到中学,他未因感冒请过假,也很少耽误上早操;从两三岁起,每逢病了吃药都是自己吃,打针的时候从不哭闹,连医生们都对他赞许不已。五六岁以后,我们有事情不能回家,他就自己在家里读书、学习,从未因此而撒过娇。许多看起来与他年龄不相称的事情他都主动去干,并且努力做好。由于有了这种坚忍勇敢的品质,学习中的一个个困难也均被他克服,学习成绩一直领先。

  我们认为家长要注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坚忍勇敢的人。坚忍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敢于克服困难、遇到危险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需要从小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人和众人面前说话、表演;有自信心,敢于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种游戏活动;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

  孩子的坚忍勇敢品质早在婴儿阶段就已开始形成。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以自己的勇敢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是坚忍勇敢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便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坚忍勇敢的品质。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能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怯畏缩的心理。

  为培养孩子坚忍勇敢的品质,家长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之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产生恐怖感,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造成的。家长应当给他们讲解有关知识,教给他们些应付的技能和方法,这样,孩子的恐惧感就会渐渐消失了。

  孩子害怕困难也是对自己缺乏信心造成的。家长除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技能外,对他们表现出的勇敢行为要及时表扬鼓励。在让孩子做事情时,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仅要尽可能符合实际水准,还应该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当他们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任务后要马上给予肯定,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保护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还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事例或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要娇惯孩子。娇惯和溺爱犹如"虎",能吞噬孩子的健康心灵,使孩子十分脆弱、畏缩不前,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和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表现在学习上,则是怕苦怕累、遇到难题没有勇气解决,久而久之则成为学习的落伍者。

作者:    来源: 大河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