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用精致与典雅来怀念我们的生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3-12 08:40:26

  ——读干海兵《夜比梦更远》

  在马尔康还在下着雪的春天,第一次集中地读海兵的诗,说实话,真是意想不到,给我的感觉比想象的还要好。对我的路子。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诗歌应该是精致和典雅的,这一点对于时下的诗坛而言,似乎已不是那么回事了。然而,海兵的《夜比梦更远》正是从精致和典雅彰显了诗歌应有的高贵品质。就连高贵都不为文学和拥有着文学的人们所推崇的时下,这种发自内心的精致与典雅,自然是不会得到其应有的认可的。然而,文学的真实价值并不在于世俗的趋同。文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更多是时候,她的价值,取决于在喧嚣中的默默坚守。这种坚守在海兵的诗歌中,是如此的平静,象是他的为人,一点都不张狂,除了体态略显不清瘦之外,一切似乎都在按照一个诗人应有的趋势在发展。

  《夜比梦更远》中大多收得是诗人的精致之作,不长,但是充满了诗人对生活诗意的描绘。《兰州的黄河》、《唐克的黄河》、《嘉峪关》、《桫椤湖》……这些诗人心灵深处的游记,让我们在诗歌的层面上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所有这些诗作,都可以看成是对已经形成其文化定义的概念另一种形式的认同和自己的读解,是对千百年来无数优秀诗人们留下的优秀诗作的唱和。其中不乏对现实生活的诗歌叙述,与对人生无常的扼腕而叹。我们在这些诗歌中行走时,无时无处不被诗人提醒,这些真实的所指,事实上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与心灵中,并且象征着我们的生命、爱情和一切的价值,和他们诗意的存在。诗人把这些吟唱,精致地为我们捧出来,为我们展现出来,同时,渴望着自己的生命、生活与它们一道精致。当然,也包括我们。因为它们是我们的人生价值起来的唯一缘由。就象金钱和地位对于一些人,贪婪和狂妄对于一些人而言,是与生俱来的。从诗人诗歌语言的宁静,可以看出一种境界的升华。诗人的从容,使得整个诗境体现出一种月光下才有的寂静。“看见她,虚掩的帐篷/看见她,玉佩鸣唱/今夜单于的女儿,骑着马刀/消失在天上”(《单于的女儿》)。诗歌到这里已经不再是单于女儿的“胭脂云的脸庞”了,不再是“十二匹野马”陪着的美丽少女了,而是诗人对曾经出现过的一段历史为自己量身定做了最惬意的时代。生活的乏味,让诗人想到了历史上有别于传统公主的异族少女。并且透过这一意象,折射出诗人的情调和某种程度上的无奈与怀旧。我始终相信,一个诗人总会在渴望新的、美好的事物或过程时,要回到过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放浪形骸和灵魂的时代和地方。也许是城市生活的无聊,让诗人在他的诗作中找到了他的前生。

  在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越来越少的当下,如何让自己的诗歌典雅起来,让自己的生活,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典雅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正是在诗歌中竭力地追求着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和它们的生命,以及曾经让整个人类不约而地浪漫起来的高雅。“曾见梅花醉如泥,成都西郊的/疯疯癫癫的梅花/一步且作一饮/今夜那枝头稀疏的灯盏/行将关闭/百花潭里有诗人坠水的声音。”(《记忆·梅花地》)。诗人听见的不仅是习诗的人,坠水的声音,而是在一步一个踉跄中,一步一杯不再清纯的酒中,张狂的诗歌坠水的声音,不羁的命运在抗争中无可奈何坠水的那一声叹息。“月光撩人啊,这一夜/淌着血的花瓣都朝着一个方向/任性地燃烧,夸张地呻吟/远方好远啊,涛声也许只能打湿/长满青苔的脚背……”(《月光下的墓地》)。语言如此干净之中,淡淡地露出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自觉追求。诗人也许永远注定要生活在理想追求与现实的苦难之中。如果真是这样,我想,干海兵干脆就算一个吧。

  写打麻将的诗,我极少见到。在《和古毕、鄢师深夜搓麻》的最后,海兵告诉了我们所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最后的宿命:今夜受伤的只有灵魂。是那些还在坚守着诗歌的灵魂。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