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工商银行工作的老大很兴奋地对我说,黑龙江电视台来他们单位采访了。出于职业敏感,我问她是什么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说是好事吧,找一个人。这个人从2005年开始,每月都向省红十字会寄去1000元钱,而且没留下姓名。因为是在工商银行寄出的,所以到他们单位寻找线索。巧的是每次他来,都是老大接待。所以老大很荣幸地上了镜头。我急忙赶到老大单位。因为2006“感动中国”的人物里有一位青岛的“微尘”的事迹和这一位特别像。这样的人物在双鸭山出现,无疑具有相当的新闻价值。而且我对这个人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根据老大提供的电话号码,省台的记者已经找到了他。可是他无论如何不肯透露姓名和单位。开始时候说是自己替别人汇款,后来证实了两年来都是他一个人来银行,所以确定了他就是汇款者本人。我问记者,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记者说,四十岁左右,很文雅,穿着很普通。他自己说是工薪阶层,寄钱的事情爱人和孩子都不知道。
记者一再强调说,不要去打扰他了。我们在电视上也会技术处理,尽量不给他添麻烦。他原本就是一个追求平凡生活的平凡人,想一直过一种很平静的生活。
我放弃了去寻找他的念头。他既然是个想沉默的天使,又何必扰他的清净。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妇女一生致力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当人们对她表示感谢的时候,她总是说,有时候天使很忙,所以我们这样的凡人就会帮助天使做一些事情。
这个男人,让我想起前几年我市出现过的很多“企业家”。他们用“爱心”换来很多实惠,企业的减免税收政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等等。“爱心”是一枚棋子、一块砖头,用“爱心”铺垫的道路越走越宽,但是我总担心他们能否心安理得去感受“平凡”所带来的幸福。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力量作为基础,还需要精神的力量作为支撑。这样一个男人,或许对家人对朋友也有无尽的爱,然而向陌生的等待救助的人们献出的爱又是这样无言无语,不求回报。他,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最珍贵的善良之心。
真希望我们每个市民都能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奉献或多或少的爱,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中来,做出更多感动自己也感动着别人的事情,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