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11日电 2007年,双鸭山市财政收入再创新高,达17亿元;社会保障惠及10多万低保贫困百姓;农村“两免一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使幸福的微笑洋溢在农民们的脸上;建龙集团、阳霖集团等重点企业得到财政借款资助……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实事,使全市百姓沐浴在财政阳光之中。
财政收入突破17亿元
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征收管理,开展全市重点企业税源调查工作,促进了税收应收尽收和及时入库。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28.7%,再创历史新高。预算外收入完成2173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5%,增强了财政统筹能力。
资金支出倾斜重点企业
财政部门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争取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同时积极为建龙集团、阳霖集团等企业筹措流动资金借款8000多万元,促进了重点企业快速发展。争取中央和省政策、资金支持,全市争取各项补助251489万元,其中市本级完成85545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资金紧张的矛盾,支持了全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事业惠及10多万百姓
着力改善民生,财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密切协作,倾心倾力为百姓办实事。筹集资金5000万元,保证了规范津贴补贴增支需要。筹措三条保障线资金52138万元,保障了8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保障了6万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8万多名低保对象低保资金及时发放,并按政策兑现了提高养老金待遇和低保对象副食补贴;筹措资金2355万元,为3.7万户低保家庭发放取暖补助,同时建立了廉租住房补贴制度,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筹措资金4694万元,支持沉陷区二期改造,新建春晖、南山等住宅面积48.4万平方米,新建学校3.3万平方米,保障了7000户沉陷区居民顺利入住。
13万农村学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全力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及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综合投入资金3857万元,对全市1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城市低保家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收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保障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
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8040万元,偿还了国债及世行贷款等历史欠款,提高了政府的诚信度;建设部门投资2100万元,修建了道路,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和休闲健身广场,改善了人居环境。发放财政补贴1605万元,减轻了油价上涨对出租汽车及农村客运等困难群体和公益行业的影响;投入资金1816万元,全面提高了基层政法机关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办公办案条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全面增收
落实惠农政策,在免除农业税的基础上发放粮食直补7647万元,良种补贴1200万元,综合直补8385万元,比上年新增4336万元,使我市农民亩均补贴收入达31元,年人均补贴收入300元。筹措资金1390万元,使4.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市区3万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投入资金847万元,新建通村公路94.9公里,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投入资金384万元,改建了饮水设施,建立村级活动所,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41万元,对符合政策的686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奖励,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筹集资金1400万元,支持了广大农民抗灾自救,落实了自繁母猪补贴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