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动态 正文
京沪粤等10地公众六成以上不支持"京剧进课堂"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3-11 08:58:59

  东北网双鸭山3月11日电 近日来,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入选。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现在教育话题始终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那么老百姓怎么看待这次“京剧进课堂”呢?近日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哈尔滨、大连、郑州、成都、武汉等地的1000名公众进行了电话访问,以了解公众的看法。

  教育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中说在中小学试行“京剧进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利于对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当问及“您觉得此次教改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吗?”时,21.5%的被访者表示“能”;18.7%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59.8%的被访者表示“不能”。

  现在一直讲究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只是单纯的“填鸭”。“京剧进课堂”,作为一个有着浓郁的文化特色的教改方案,是否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呢?在访问中, 19.5%的被访者表示“适合”;23.6%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56.9%的被访者表示“不适合”。半数以上的被访者都不赞同将京剧强制加入到中小学的课程中。

  当问及“您觉得京剧是否适合作为音乐的必修课程?”时,17.2%的被访者表示“适合”;15.2%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67.6%的被访者表示“不适合”。

  教改自然也需要备齐师资力量,教育部也表示近期要大量培训合适的教员来补充音乐课程的需要。当问及“您觉得此次教改的准备工作足够吗?”时,23.2%的被访者表示“足够”;13.5%的被访者表示“说不清楚”;63.3%的被访者表示“不够”。毕竟短期内在在部分中小学内的师资力量可以满足到教学需要,但是完全的普及开,以及相应老师的水平,在被访者中都是不被看好的。

  当问及“您是否支持教育部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加入到中小学的教学中?”时,17.2%的被访者表示“支持”;14.9%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67.9%的被访者表示“不支持”。

  这一次是教育部在部分省市院校的试点,之后可能会普及到所有的中小学课程中。当问及“您是否支持‘京剧进课堂’由试点最终普及开?”时,18.5%的被访者表示“支持”;20.3%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61.2%的被访者表示“不支持”。数据表明,六成的被访者都不是很看好这次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修改。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也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京剧进入小学课堂这种做法的初衷也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开。但是,京剧的传统教育模式都是师傅带徒弟,师傅如果一句点不到,你可能就一辈子悟不出来。京剧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应该是一种欣赏和了解,真正的要学到形神俱全,光靠现有的师资力量是完全达不到标准的。而国粹如果想发扬光大也不是依托在某一项文化上,更重要的需要让学生从小对传统文化多了解,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教育部去年开学教华尔兹,今年开学上样板戏,这样政策性的强制性和公众调查的结果相左,不能不让人质疑他的引导性。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社会的热点,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更应当多采纳公众的声音。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