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青岛早报》报道:现在正是大学生找工作最热的时候,一些大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外形“加分”,争相加入“变脸”行列。昨天,大四女生文文为了让自己应聘时更有“底气”,到市妇幼保健院整形美容科做了双眼皮手术。
为慕己者容,古来如此,但所谓的“容”,是指化妆,而少有割双眼皮或者隆鼻,今人医学科技发达,整容成了一种时尚与潮流,“舍得一身剐”,已经由“取义成仁”演变为讨好对方,这不知道是福还是祸?裏小脚在今人看来是女人之祸,割双眼皮媚于对方,看来也未必是福。
而今又有了“为雇己者容”,我看这首先就折射了一种职场浮躁,招聘者信奉所谓的第一印象,也很在乎对方的容貌是否“达标”,然而这本身就够庸俗,职场招的是人才而非“花瓶”,广招“花瓶”,用意何在?不可否认“花瓶”有时候等于“生产力”,但这样的“生产力”也只适应于模特与礼仪小姐,即便是礼仪小姐、模特,也应当有点文化修养,只看“花瓶”,不看内涵,不还是一种视女性为玩物为附庸的“花瓶意识”吗?当前动辄称女士女孩为“美女”,而非闺女姑娘或同志,这大约也算得上是一种恶俗,不知道将来的国人,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美名称呼女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下的女人都被贴上了“美女”的标签?
“为雇己者容”折射职场浮躁之外,还折射了求职大学生的求职意识的“邪门”,任何时候首先自己得看得起自己,高人一等或者低人一头,趾高气扬或者低三下四,都不是正确的求职姿态,指望把整容当成求职的敲门砖,本身也反映了自己的底气不足,不在自身素质、知识储备上下功夫,却在整容上打歪主意,试问,求职是来卖弄模样呢还是来实现知识增值?
求职的筹码多得是,文凭、口才、经验、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无一不是过硬的筹码,但双眼皮大约只有“邪门”的用人单位才会青睐,正规的企业或用人单位断不至于堕落到专选双眼皮的地步。
而用人单位也一样,如果专注于对方的相貌,求职先鉴别一下对方是不是双眼皮,看来这样的用人单位、企业就得走邪路,走下坡路,入死胡同,企业的发展,用人单位的业绩,与双眼皮无关,却与聘任者的素质、学问有关,关注双眼皮而不关注求职大学生知识素养、技能的用人单位,还能有什么出息?
|